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6:19

  本文关键词: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江南 女性别集 序跋 文学理论 史料


【摘要】:序跋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主要形式之一,兼具叙事、抒情和议论的功能,因其所承载内容的详实与广泛,一直是古典文学与文论研究的重要文献与理论资源。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统计,清代江南女性作家占全部清代女性作家的70%以上,因其作者人数之众、作品之多,堪称清代女性文学的典型代表。而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无论是作为文学文献还是文论文献,都有很高的价值。清代女性别集序跋多是女性作家的父亲、兄弟、夫婿、子侄后辈,以及这些男性的友人所写,其中不乏法式善、谢章铤、洪亮吉、王芑孙、俞樾等文坛名家作序,他们在序跋中除了记载女性生平情况,还对女性作家及作品作出独到的评论,兼具文献史料和文学理论价值,对研究当时男性文人对女性文学创作的态度及影响多有裨益。本文以四编《江南女性别集》为文献基础,利用《续修四库全书》、《四库未收书辑刊》、《清代诗文集汇编》等丛书中的清代女性别集,共搜集到四百余篇清代江南女性别集的序跋文。首先从序跋文作者的角度将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分为闺秀序跋和文士序跋;序跋内容则主要包括:品评文字、记叙家事亲情、女性才德评判等。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着手,探讨清代闺秀创作的状态。其次,论文用大量的篇幅探讨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中蕴含的文论与批评,从文源论、文体论、批评论、接受论与作家论五个方面具体论述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中蕴藏着的丰富的理论资料。文源论从温柔敦厚的诗教、“发愤著书”说和性灵说来揭示清人对女性文学创作的“合法性”的探讨,并从文体选择方面,论述“吟咏见长”的古代女性与诗词同质同源的特性。接下来具体讨论男性文人对女性文学的批评与接受。从男性文人的角度看,多赞赏女性作品中的“去脂粉气”;有些女性作家则明确维护“女郎诗”的特征。序跋之中真实地揭示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史上的“脂粉之学”与“须眉之学”之争,可以见出当时对女性文学独立价值的深入思考;接受论方面则思考古代女性写作对传统女教“内言不出于阃”的突破,而女性别集的刊刻传播,不管是男性文人还是女性作家本身,都要考虑“以人传诗”与“以诗传人”的选择标准。在清代女性文学繁荣的背景下,清人在序跋中经常探讨女性创作的条件、难度,对女性作家成长环境与条件的论述,最为全面系统的当属清人严辰的“诗福”说,“诗福”理论详细地论述了古今闺阁作家的成长条件。本节论文以其为主体,从父母课诗的家学渊源、琴瑟和鸣的闺门属和,以及偕游跋涉的“江山之助”三个方面,结合清代女性别集序跋中的其他言论,论述清人在女性文学作家论上的观点。再次挖掘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的史料价值。别集序跋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包括:书籍著述、整理刊刻的缘起;作品批评与价值评判;作者生平情况等。序跋记载的资料详实而丰富,且相对真实可靠,充分利用序跋的文献价值,可以弥补史书对女性作家记录的欠缺,揭示女性别集的刊刻传播、版本流变,还能从中看出清代文人对女性写作的心态。对清代女性别集的序跋进行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深化对女性作家作品的研究。最后总结清代江南女性序跋的特色。作为应用文体的序跋除了附带的文学理论和文献价值之外,其本身往往也是一篇篇文质兼备的独立性文本,或缘情而发、或骈散兼备、或记事写人,具有一定的文学研究价值。而女性别集序跋中有较多是选用骈文文体进行写作的,本身也是极有意味的文学现象。清代江南女性别集的一篇篇序跋是古代女性文学生活的写照,在以男性文人为主角的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史中,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对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的系统考察,可以有助于理解在男性文学观念主导下的女性文学是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努力逐渐显现出女性文学本身的特色。
【关键词】:清代江南 女性别集 序跋 文学理论 史料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1
  • 绪论11-17
  • 第一节 选题缘起11-12
  • 第二节 清代江南女性文学的研究现状12-14
  • 第三节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的研究价值和意义14-17
  • 第一章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的作者与内容17-23
  • 第一节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作者17-19
  • 一、闺秀序跋17-18
  • 二、文士序跋18-19
  • 第二节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内容19-23
  • 一、记叙家事及写作缘由19
  • 二、品评别集的文学价值19-21
  • 三、评判女性诗人的才德21-23
  • 第二章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的文源与文体论23-33
  • 第一节 文源论:女性文学的推源溯流23-30
  • 一、温柔敦厚与女性文学的“合法性”23-26
  • 二、“发愤著书”与女性的情感抒怀26-27
  • 三、性灵说与女诗人的“天籁自鸣”27-30
  • 第二节 文体论:“吟咏见长”与女性的文体选择30-33
  • 一、女性之作,偏爱诗词30-31
  • 二、缘情而发,婉约出之31-33
  • 第三章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的批评与接受论33-46
  • 第一节 批评论:“女郎诗”与“须眉气”的选择33-39
  • 一、闺阁生活写真与心路历程33-35
  • 二、“女郎诗”之诮与“去脂粉气”35-39
  • 第二节 接受论:从“内言不出于阃”到“不肯遗编付劫尘”39-46
  • 一、“内言不出于阃”的突破39-43
  • 二、“以人传诗”与“以诗传人”43-46
  • 第四章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的作家创作论46-62
  • 第一节 家学渊源:父兄亲授、姊妹唱和与母教47-52
  • 一、濡染家学47-49
  • 二、侍母课读49-51
  • 三、延师求教51-52
  • 第二节 琴瑟和鸣:夫妻并擅诗才与闺门属和52-56
  • 一、文才相当,情投意合52-54
  • 二、互教互学,相敬相重54-56
  • 第三节 “江山之助”:“闭置深闺”与偕游跋涉56-62
  • 一、“也因气得江山助”56-60
  • 二、闺中卧游与江南女性60-62
  • 第五章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的文学特色62-67
  • 第一节 骈散兼行62-63
  • 第二节 学术鲜明63-65
  • 第三节 情感真挚65-67
  • 第六章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的史料价值67-76
  • 第一节 记录女性作家的家世生平67-69
  • 一、弥补史传中关于女性作家记载的空缺67-68
  • 二、提供女性研究的基本材料68-69
  • 第二节 再现女性作家的学习生活场景69-71
  • 一、了解女性作家的知识结构69-70
  • 二、反映女性受教育之普及70-71
  • 第三节 反映女性别集刊刻出版的情况71-76
  • 一、男性亲属刊刻72-73
  • 二、非亲属男性刊刻73-74
  • 三、女性主动刊刻74-76
  • 结语76-78
  • 附录:清代江南女性别集骈体序跋辑目78-83
  • 参考文献83-8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88-89
  • 后记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萌;;清代江南地区的恤嫠事业[J];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2 吴建华;清代江南人口文化教育观念[J];东南文化;1990年Z1期

3 洪璞;清代江南家族人口的数量分析——以汾湖柳氏为例[J];东南文化;2000年11期

4 马学强;“民间执业 全以契券为凭”──从契约层面考察清代江南土地产权状况[J];史林;2001年01期

5 程菲菲,曾焕棋,松浦章;清代江南内河的水运[J];清史研究;2001年01期

6 吴滔;清代江南社区赈济与地方社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7 宋立中;婚嫁论财与婚娶离轨——以清代江南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8 孙景超;;清代江南感潮区范围与影响[J];清史研究;2005年04期

9 兰秋阳;;清代江南家学兴盛原因初探[J];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01期

10 高寿仙;;用另一种眼光看清代江南农业经济[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时进;;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姻娅网络与文学创造力生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2 段伟;;清代朱家角的水环境[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常建华;面对瘟疫:清代江南社会的回应[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王思治;“医疗社会史”的力作[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谢泳;灾难时期中的社会力量[N];文汇报;2003年

4 ;非典时期非常阅读[N];中国艺术报;2003年

5 朱浒;社会史视野下的瘟疫与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侯娇娇;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郑周;清代江南水上游事活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王刚;清代江南地区健讼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于双远;清代江南市镇空间管理模式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瑞;清代江南女孝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嵇姝姝;张文虎:清代江南一个绅士的生活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21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21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e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