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风骨”构成的主要因素
发布时间:2017-09-09 16:24
本文关键词:“建安风骨”构成的主要因素
【摘要】:建安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使他们具备了对残酷现实的真切感受,对天下太平的渴望,对人民所遭疾苦的同情,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和发展方面,不拘于旧体并有所创新,从而使语言的表现具备了刚健清峻、质朴有力的特色,并形成"建安风骨"特有的艺术风格。
【作者单位】: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建安风骨 三曹 建安七子 构成因素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建安是后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生活在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学诗人们,敢于抨击时弊,敢于在不同作品样式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从而形成了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前人提到建安文学,往往用“建安风骨”来替代,即内容充实,风格劲健,有一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坚;盛唐风骨与建安风骨的比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唐建;20世纪建安风骨论辩述要[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3 何蓓;建安风骨与忧患意识[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4 木斋;;论风骨的内涵及建安风骨的渐次形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吴雪云;;情与志的交融——释“建安风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6 彭文良;木斋;;“建安风骨”涵义新解[J];东方论坛;2007年06期
7 徐玉如;孟翔燕;;“建安风骨”再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周振甫;;释“建安风骨”[J];文学评论;1983年05期
9 王许林;徐林英;;“建安风骨”的再认识[J];许昌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10 常振国;;也谈“建安风骨”[J];许昌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朝生;魏宏灿;;建安风骨与北方物候[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姣;魏晋时期“建安风骨”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21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2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