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诗歌的自我隐喻分析
本文关键词:薛涛诗歌的自我隐喻分析
【摘要】: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薛涛诗歌中的自我隐喻。分析表明,薛涛有着高洁的人格追求和强烈的女性意识,同时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深刻的认识。薛涛诗歌中的自我隐喻还起着身份构建的作用,使诗人很好地融入了文人雅士的话语圈,并构建出了与男子平等的身份。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外国系;
【关键词】: 薛涛 诗歌 认知隐喻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时朝廷以诗取士,普天之下尚诗成风,名家辈出,佳作如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唐代能诗的妇女尤其多,作品流传至今者有百二十余人,论其数“犹不及唐代男诗人三十分之一,但在沉寂的中国妇女文学史上,这种盛况,也就很为可观了。”[1](P3)在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发学;;试论薛涛诗的分期划代[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夏春豪;论薛涛诗[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06期
3 ;薛涛居[J];岷峨诗稿;2006年01期
4 徐澄泉;;与薛涛做邻居[J];青年文学;2010年17期
5 郭化若;;游望江楼吊薛涛[J];诗刊;1980年12期
6 夏春豪;薛涛诗作的情感天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佟艳光;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薛涛其人其诗[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夏春豪;薛涛其人其诗[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年03期
9 陈晓芸;;命蹇情殇诗愈工(上)——论薛涛和温琬[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黄芸珠;略论薛涛诗风“男性化”的成因及其表现[J];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文兴;;从薛涛的《西岩》诗看李白是否游览过万县[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唱春莲;薛涛及《薛涛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游上;薛涛为何被称为校书[N];成都日报;2008年
3 戎国强;薛涛给自己写作划定边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李墨波;薛涛:我的绚烂天空与丰腴大地[N];文艺报;2013年
5 晓宁;诗性美文:薛涛的儿童散文[N];文艺报;2006年
6 大石;诗之殇 情之殇[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邱华栋;幻想之鸟从远古飞来[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8 李利芳 薛涛;新世纪,我们拿什么奉献给孩子们[N];文艺报;2005年
9 游上;浣花溪畔的长相思[N];成都日报;2008年
10 谭旭东;诗意的世界 梦想的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笑海;论薛涛少年小说的守望意识及其表现[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汪小燕;薛涛诗歌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3 陈晓芸;命蹇情殇诗愈工——论薛涛和温琬[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任靖宇;薛涛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应克荣;薛涛女性意识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张茜;薛涛创作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静;论薛涛诗歌的美学意蕴[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婷婷;认知诗学理论下的薛涛诗歌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9 丛小燕;唐代女冠诗风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27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2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