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则臣小说的悲剧意识
本文关键词:论徐则臣小说的悲剧意识
【摘要】:徐则臣是当今文坛创作风格比较鲜明的一位青年作家,其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厚重的创作实力得到了诸多文学评论家的肯定,其长篇小说《耶路撒冷》更是被赞为“写出了一代人的精神关照”。综观徐则臣的创作,强烈的悲剧意识贯穿于其大部分文学作品之中,在他的小说里我们几乎看不到宏大的历史叙事、伟岸的英雄人物,有的多是对普通小人物生活的叙写。背景多放在花街与北京两地,他们在为物质生活奔波的同时,经受着多重的精神苦楚,正是这种敢于直面普通百姓生存的艰辛苦楚和种种人生不幸,展现小说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徐则臣对苦难人生的关怀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对新时代下“人与城”关系的深刻思索。本文从悲剧意识的角度展开对徐则臣小说的研究,通过运用具体文本分析、个案细读等研究方法,探讨其作品中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分析其小说中悲剧意识的内涵、典型性的悲剧人物形象以及独特悲剧意象的建构和悲剧创作手法的选择,并指出其悲剧意识的美学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四章来分析其作品的悲剧意识:第一章分析徐则臣悲剧意识的生成,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分析,一是70后作家的写作生态和成长环境,二是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第二章从徐则臣作品悲剧的内涵切入,论述徐则臣作品中的时代、成长、人性悲剧等主题,由此深刻分析徐则臣作品所体现的意蕴与追求;第三章主要从徐则臣作品悲剧意识叙事策略来分析,阐述其通过悲剧人物的选择,悲剧意象的建构、叙述手法的选择等营造出作品的悲剧氛围;第四章主要谈到徐则臣悲剧精神的反思,通过以上几章的分析和阐述,进一步总结和分析徐则臣作品悲剧意识所体现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关照。近来,诸多文学研究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对徐则臣创作的研究可谓是越来越热,其研究的重点大都放在“京漂”“故乡”“谜团”三类小说上,本文试图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徐则臣的文本创作,希望本论文能够为徐则臣的综合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徐则臣 小说 悲剧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一章 徐则臣悲剧意识的形成9-13
- 第一节 70后作家的成长经历与写作生态9-10
- 第二节 作家的个人成长经历10-13
- 第二章 徐则臣小说的悲剧内涵13-19
- 第一节 时代之悲13-15
- 第二节 成长之悲15-17
- 第三节 生命之悲17-19
- 第三章 徐则臣小说的悲剧书写策略19-32
- 第一节 典型性悲剧人物19-24
- 一、城市边缘人19-21
- 二、精神困顿者21-23
- 三、花街女郎23-24
- 第二节 悲剧意象的建构24-28
- 一、长街上的蚂蚁24-26
- 二、“夜下火车”26-27
- 三、“雨”“雪”下的“长河”27-28
- 第三节 叙述手法的选择28-32
- 一、互文性的写作延续28-30
- 二、语言的空白30-32
- 第四章 徐则臣小说悲剧精神反思32-36
- 第一节 破碎与漂泊32-33
- 第二节 困惑与寻找33-36
- 结语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徽昭;;飘泊者穿过中国——评徐则臣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J];小说评论;2007年S1期
2 郑兴;;论徐则臣的“北京系列”小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吴俊;;徐则臣小说简评[J];小说评论;2009年04期
4 张丹;;殊途与归途——徐则臣小说中的“京漂”一族[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1期
5 徐则臣;邓如冰;;徐则臣:城市是我小说的重要主人公[J];西湖;2013年12期
6 夏泽奎;;论徐则臣的小说创作[J];山西文学;2009年07期
7 ;徐则臣作品要目[J];百花洲;2009年06期
8 张娜;;论徐则臣“京漂”小说中女性形象[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年08期
9 刘涛;;上下求索——徐则臣论[J];西湖;2013年06期
10 杨春雪;;试论徐则臣小说的语言特色[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墨波;徐则臣:小说在故事停止之后才开始[N];文艺报;2013年
2 李昌鹏;徐则臣《轮子是圆的》难以捉摸的魅力[N];文艺报;2011年
3 杨庆祥;轻的或重的[N];文艺报;2014年
4 郭艳;徐则臣:一个中国青年智识者的自白[N];北京日报;2014年
5 黄相宜;烟火花街,人间北京[N];文艺报;2013年
6 徐则臣;徐则臣:“70后”作家的尴尬与优势[N];文学报;2009年
7 徐妍;“新生代”作家需要增强经典意识[N];文艺报;2010年
8 李浩;从阅读出发,从经典出发[N];文艺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好小说应该是多解的[N];文学报;2006年
10 陈涛;徐则臣小说论[N];文艺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珩;漂泊与怀乡——徐则臣小说简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施华美;沉默与突围:“70后”作家创作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姜金丽;漂泊·怀乡·救赎—徐则臣小说一个侧面的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车广微;徐则臣小说创作论[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蔓;经典意识主导下的写作—徐则臣小说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雅卉;徐则臣小说创作新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欣;困境与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赫晨;徐则臣小说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蒋书羽;徐则臣小说的成长主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10 杨超;论徐则臣小说的悲剧意识[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27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2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