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代《楚辞》接受新见

发布时间:2017-09-17 06:54

  本文关键词:唐代《楚辞》接受新见


  更多相关文章: 《楚辞》 唐代接受 传播 程度


【摘要】:学界多认为唐代是楚辞学的中落期,然从接受学的角度出发,看似楚辞学平庸的唐代其实并不平庸。其主要成就在于唐人对《楚辞》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接受以及创造了大量的拟骚类作品,而非《楚辞》的研究专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唐代重创作,轻学术研究的文化氛围;二是《楚辞》因《文选》及其《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无需《楚辞》注本的出现。明确这一问题,对客观评价唐代楚辞学的成就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楚辞》 唐代接受 传播 程度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目前,学界对唐代楚辞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分析唐代楚辞学衰落的原因,如刘树胜的《唐代楚辞研究萧条的原因》和《楚辞探究萧条的原因补遗》等;二是屈原及《楚辞》对唐代文人的影响,如郭学英的《试论楚辞对唐代文人的影响》等;三是唐代文人对《楚辞》的接受,如蒋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洪;;具有时代特色的楚辞学研究——周建忠楚辞学研究述评[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2 张来芳;;回顾·思索·展望——楚辞学工程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3 毛庆;一部独具特色的楚辞学专著[J];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07期

4 梅琼林;论饶宗颐楚辞学研究的文化还原模式[J];岭南文史;1998年01期

5 梅琼林;萧兵楚辞学研究方法论[J];新东方;2001年02期

6 梅琼林;论萧兵楚辞学研究方法[J];学术论坛;2001年01期

7 姚圣良;《楚辞与楚辞学》研究的新成就[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毛庆;在民族文化复兴的蓝图上构建新楚辞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周建忠;十年辛苦不寻常——回顾《楚辞学文库》的缘起与编纂[J];文史杂志;2003年05期

10 周建忠;原始要终 考镜源流——《楚辞学通典》的编纂构想与学术追求[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沈雪梅;海内外专家聚通研讨楚辞学[N];南通日报;2010年

2 陈虎 中华书局;崔富章与楚辞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浙江大学 林家骊;姜亮夫先生楚辞学的贡献与地位[N];光明日报;2008年

4 方铭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与日月齐光”的楚辞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0年

5 汤序波;作为楚辞学家和书法家的熊任望先生[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 施仲贞;“走进楚辞的‘世界’,竟如此困难”[N];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巧云;元明清楚辞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赵乖勋;宋代楚辞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蔡雨彤;楚辞“风”意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影;汤炳正楚辞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明玉;宋清楚辞学的连续与转型[D];南昌大学;2008年

4 黄美兰;朱熹与《楚辞集注》[D];南昌大学;2008年

5 施仲贞;刘熙载楚辞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尚敏;《楚辞集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聃;《楚辞》与宋代刻书业[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8 蒋骏;宋代屈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67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67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