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同与疏离—萧乾创作与京派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10:14
本文关键词:趋同与疏离—萧乾创作与京派关系研究
【摘要】:萧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京派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还是二战期间欧洲战场上中国的代表记者之一。以一九三五年为界,萧乾的文学创作可以分为前后期。其前期的小说多诗意流淌,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他对底层生命的书写有着浓郁的乡野气息,并表现出生命的坚韧与美丽;而他后期的宗教题材小说与通讯特写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却表现出与京派不同的特点,更具有现实战斗性。也就是说,萧乾的文学道路经历了一个与京派从趋同到疏离的过程。本文以萧乾与京派的离合关系为切入口,来探究萧乾创作轨迹与创作转向的深层原因,从而更好地把握萧乾创作的个性、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萧乾走入京派所表现出的京派文学特征,即对真善美的人性追求,主要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梳理作者笔下的儿童世界、底层世界和艺术风格三个层面,以揭示《篱下集》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第二章主要通过文本细读和历史还原法研究萧乾的宗教题材小说与关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报告文学,揭示萧乾深切的爱国情怀,以及那一代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之际所背负的历史责任。第三章论述萧乾走入京派和走出京派的原因,主要分析时代背景、童年经历等因素对他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萧乾 创作 京派 趋同 疏离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一章 走入京派:追求人性的真善美9-25
- 第一节 儿童视野中的世界9-16
- 一、儿童视角的概述9-11
- 二、纯真的儿童形象11-14
- 三、儿童与成人的对比14-16
- 第二节 对底层平民的人道主义书写16-21
- 一、无助的灵魂17-18
- 二、女性悲凄的命运18-19
- 三、生命的坚韧与抗争19-21
- 第三节 美的艺术追求21-25
- 一、和谐之音21-23
- 二、诗意之美23-25
- 第二章 走出京派:增强对现实的观照25-37
- 第一节 揭露宗教的实质25-29
- 一、伪善阴毒的教徒25-27
- 二、宗教的侵略性27-28
- 三、怀疑基督教教义28-29
- 第二节 直面社会现实29-33
- 一、揭露社会的阴暗面29-30
- 二、争做激励人心的“时代号角”30-32
- 三、抒写“敌性侨民”的悲愤32-33
- 第三节 对民主政治的关注33-37
- 一、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33-35
- 二、归国后的大胆鸣放35-37
- 第三章 与京派离合的原因:在理想与现实之间37-43
- 第一节 步入京派的原因37-39
- 一、师友的扶持37-38
- 二、艺术自觉心38-39
- 第二节 与京派渐行渐远的原因39-43
- 一、时代潮流的裹挟39-40
- 二、挚友的开导40-41
- 三、童年阴影的影响41-43
- 结语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鲍霁;;论萧乾的创作道路[J];文学评论;1984年05期
2 洪正;萧乾报告文学的创作道路与艺术特色[J];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试论萧乾小说创作的儿童视角[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赵玉琳;论萧乾短篇小说中的儿童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安平;论萧乾的死亡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肖贝;萧乾小说创作的生存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乐;萧乾与京派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桂荣;未带地图的文学旅行——萧乾小说创作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娜;萧乾报告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程媛;萧乾新闻特写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王晓红;论萧乾小说的诗性风貌[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丽娟;试论萧乾小说的自传色彩[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8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6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