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假传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代假传研究
【摘要】:假传滥觞于唐代韩愈的《毛颖传》,以史传体例为架构,以“虚实”和“谐隐”为内涵,指向亦庄亦谐的自遣或者超功利的“以文为戏”为审美旨趣。到了明代,假传被文人群体所广泛接受,也确立了其在文体史上的地位,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为其正名。假传的文类观既符合古代的小说概念,又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观,它的语言较为文雅,作者多为具有一定学识的文人,包括在朝的士大夫或者在野的文学大儒,以及官职卑微或者屡次不第的下层文人,作者的身份决定他所选取的假传对象在雅俗方面也有区别,从明代的假传发展上看,作者身份自上而下迁移,中后期开始中下层文人占据大多数,假传亦逐步走向俗化。从纵向上来看,明代假传的主旨前期发覆唐宋假传创作传统,以关注君臣遇合与士之出处为主,较为含蓄内敛,至中后期,随着商业之发展,社会风尚日益奢靡,加之心学的发展,假传的创作题材也转向关注社会新变方面的内容,愈加地反映当时世风,假传题材也更多地体现商贾或江南经济。从横向上来看,假传之所以会被归入俳谐文学,在于它的指向不是详于叙事而更多地在于娱乐功能,它的体例是以史传为本,在虚实之间发挥作者的想象力,构建反差,对严肃进行消解而造成诙谐效果。尤其在明代,假传的取材范围更加广泛,语言上典故堆砌越来越少,对话增多,口语化鲜明,原创性增强,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彩,合传与组传的叙事模式也成为明代假传的一大特色,为假传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造就了假传在明代的繁荣。明中叶以后还刊行了许多与假传相关的选本,假传的流传除了总集、文集、谱录外,选本是作为假传在明代流行的最重要传播方式。取材方式包括文人鉴赏型及通俗传播型,编选标准以追求新奇为主,教化与娱乐并行,书坊主常把假传类作品抬高到与六经比肩地位,借儒家政教以托大。在明中叶后全民尚奇的时代风气下,假传凭借其谐趣在明代达到了它的顶峰。但到了清代,有关假传的选本锐减,也不再重刊明代假传选本,在崇尚实学的清代风气下,假传己逐渐走向式微。
【关键词】:明代假传 发展流变 文体特征 传播接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8
- 第一章 明代假传的发展流变18-45
- 第一节 辨体之下的假传之名18-21
- 第二节 明代假传作者特性21-26
- 第三节 明代假传的发展演化26-45
- 第二章 明代假传的文体特征45-68
- 第一节 假传之体例45-59
- 第二节 明代假传的文学特色59-67
- 小结67-68
- 第三章 从选本看假传在明代的传播接受68-92
- 第一节 假传选本的著录情况69-79
- 第二节 假传选本的编选和传播79-92
- 结语92-93
- 参考文献93-99
- 附录:明代假传作者作品一览表99-135
- 后记135-1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著作存目[J];文学界(专辑版);2007年04期
2 邓德生;试论《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存目”[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著译存目[J];文学界(专辑版);2007年08期
4 曾昭聪;;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2期
5 黄永年;;修《四库全书》时存目书的标准[J];书城;1995年05期
6 黄永年;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02期
7 张学谦;;《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存目提要订补[J];图书馆杂志;2013年05期
8 朱赛虹;;武英殿修书处藏书考略——兼探四库“存目”等书的存放地点[J];文献;2000年02期
9 陈旭东;;明代闽人著作12种提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4期
10 ;著作存目[J];文学界(专辑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学术会议收到论文存目[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中国紫禁城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存目[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3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存目[A];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曾庆淼;张庆余;;论清代名人存世书目收集整理及其数据库的构建[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新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宋代杂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柳燕;《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榞怡;《四^玣鴡=目》明清R%集榐存目辨婭[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林艺红;明代假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徐大军;《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存目提要辨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宸;许承尧“檀干书藏”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5 胡露;《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存目补正[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涂媚;明代类书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68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6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