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大众文化语境中李碧华小说书写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11:35

  本文关键词:大众文化语境中李碧华小说书写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香港 大众文化 李碧华小说 书写策略


【摘要】:中国香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特殊的殖民地历史,成为了一个科技高度发达、贸易高度自由、商业高度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众文化成为了香港的主流文化,香港也形成了成熟的文化产业。在香港文坛上,李碧华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佼佼者,其小说在香港常年畅销,深受香港读者喜爱。因此本文将李碧华的小说置于香港大众文化语境中分析其书写策略,从而总结香港社会的大众文化与小说创作的关系,对于当今大众文化时代下文学创作也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在第一章描述了香港的社会环境,香港大众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香港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香港文学,分析了李碧华小说的创作背景。在第二、三、四章中,本文对李碧华小说的书写策略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李碧华小说的主题策略,主要从寻找香港文化身份、构建大陆文革想象的政治性主题与其小说中高扬的新女性主义主题入手,指出了此类主题在香港社会中的书写意义;二是李碧华小说的选材策略,本章总结了李碧华小说的几种典型选材内容,如引人入胜的爱情描写、情色书写,建构在香港传统文化上的鬼魅怪谈,对于香港都市中现代人性的冷静体察与思考,分析了这种选材策略是如何迎合香港市民阅读兴趣的;三是李碧华小说的叙述策略,对其小说新颖的叙述形式、精致凝练的语言文字风格以及影视化的叙述特征做出了分析,指出其叙述方式如何符合大众文化语境中读者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香港 大众文化 李碧华小说 书写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第一节 李碧华小说研究综述8-11
  • 一、李碧华小说的流行性8-9
  • 二、对李碧华小说新女性主义内涵的发掘9-10
  • 三、李碧华小说中“香港意识”的研究10
  • 四、李碧华小说的叙事特点研究10-11
  • 五、李碧华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11
  • 第二节 李碧华小说书写策略研究的价值与意义11-14
  • 第一章 香港大众文化与李碧华创作背景14-24
  • 第一节 商业都市香港及其大众文化14-18
  • 一、什么是大众文化14-16
  • 二、香港社会大众文化的形成16-18
  • 第二节 香港大众文化语境与李碧华小说书写18-24
  • 一、香港繁荣的大众文化产业18-22
  • 二、香港大众文化语境中的香港文学22-24
  • 第二章 李碧华小说主题策略24-39
  • 第一节 家国意识与大陆想象24-30
  • 一、《胭脂扣》引发一座城的集体怀旧24-26
  • 二、文革叙事:遥望大陆的途径26-30
  • 第二节 现代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的书写30-39
  • 一、女性形象作为叙事中心31-35
  • 二、对于女性命运困境的思考35-39
  • 第三章 李碧华小说的选材策略39-55
  • 第一节 爱与欲的歌咏39-44
  • 一、非常态爱情39-41
  • 二、情色书写41-44
  • 第二节 都市中的鬼魅怪谈44-50
  • 一、灵异玄幻的鬼神世界44-47
  • 二、惊悚恐怖的视觉盛宴47-50
  • 第三节 准确叩击香港大众的人性脉搏50-55
  • 一、病态的“恋物癖”50-53
  • 二、都市中异化的人际关系53-55
  • 第四章 李碧华小说的叙述策略55-68
  • 第一节 新颖独特的叙述形式55-59
  • 一、《青蛇》:故事新编,重塑传奇55-57
  • 二、跳跃的叙事时空57-59
  • 第二节 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59-63
  • 一、简练紧凑的语言风格59-61
  • 二、令人耳目一新的格言金句61-63
  • 第三节 小说的电影化叙述手法63-68
  • 一、描写的影视视听特点64-65
  • 二、结构的蒙太奇运用65-68
  •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萍;一道残酷的风景——解读李碧华小说中的“文革”描述[J];当代文坛;2001年01期

2 刘瑛;爱恨痴缠的前世今生——论李碧华小说中的宿命观[J];当代文坛;2004年03期

3 金力维;;李碧华小说《生死桥》上荧屏[J];华文文学;2006年03期

4 严英秀;;鱼对水的绝望:论李碧华小说的两性书写[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刘杰辉;熊伟;;“炼金术”的三种类型——李碧华作品商业成功的原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刘伟;吕宪栋;;李碧华《青蛇》与电影的成功联姻[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3期

7 罗珊;;李碧华文字与影像的前世今生[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8 魏婷婷;;浅论李碧华小说的传奇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1期

9 李小娟;;论李碧华小说的孤独主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许瑾;;阳刚与阴柔的变奏——论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桂丹;;浅论《胭脂扣》中的个人意识与香港意识[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刚 (学人);我的爱恨已入土[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凌俊;《烟花三月》:李碧华创作主页上的“精品”[N];文学报;2002年

3 陈保平;“杯子已经洗干净了!”[N];文汇报;2002年

4 龚静;“水袖”“纠缠”的现代志怪[N];东方航空报;2002年

5 洁玲;李碧华《烟花三月》推出增补版[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小宝(作家);女作家的“长舌”[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李之平;人间风景,万象无名[N];文汇报;2006年

8 见习记者 翟s⊥ㄑ对,

本文编号:953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953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