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发布时间:2017-10-10 23:36

  本文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更多相关文章: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概括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跌倒,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多是由跌倒引起,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次数,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包钢医院;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分类号】:R473.6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有研究统计显示,在60~79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约在20%左右[1],由于具有愈合率低、致畸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上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本次研究就将以实际病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红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年16期

2 文静;;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07期

3 孟庆兰;栗平;;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及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3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金梅;韦艳丽;杨意都;;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护理干预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30期

2 杨华碧;杨证yN;;PDCA循环在精神病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年04期

3 刘学哲;;家庭健康行为干预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跌倒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02期

4 蒋静;;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与护理方式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05期

5 张小凤;;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39期

6 申丽娜;张真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年10期

7 李成香;;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护理干预现状[J];右江医学;2016年02期

8 戴志慧;;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J];健康之路;2016年04期

9 魏洪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36期

10 邹俊;袁晨曦;朱红军;路瀛;林敏;陈奕佳;王骏骅;许家轩;;血清骨代谢标记物P1NP和β-CrossLaps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2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云霞;朱松英;;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3年01期

2 刘印;田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34期

3 赵清平;张艳艳;唐莉萍;孙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南京地区老干部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年28期

4 杨芹;;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14期

5 杨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3期

6 吴非同;胡传来;方炎福;万宇辉;陶兴永;张付坤;陈文胜;;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4期

7 王丽姣;宋彩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24期

8 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蒋文珍;孙耀华;侯钦午;史勇;史历;张燕;贺明华;顾正南;黄淑贤;;上海市北蔡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的探讨[J];山东医药;2010年08期

9 栗平;格德;武瑞卿;杨鹏;;呼和浩特地区500对中老年夫妇腰椎骨量的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年09期

10 牟永忠;严世贵;;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实验研究获突破[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年11期

2 郑昱新,石印玉,张戈;老年人摔倒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年03期

3 唐海;骨质疏松性骨折——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4 许良智;庄静;乔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年07期

5 屈波;潘显明;权毅;邓少林;范凌;;成都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年10期

6 罗德军;周旭;董锡亮;赵宏斌;;跌倒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3期

7 杨惠林;王根林;;前言——重视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J];实用老年医学;2010年05期

8 杨惠林;;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9 何斌;张苇;陆宁;王玉环;;社区老年女性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年01期

10 黄海英;;老年人近肱骨处骨质疏松性骨折增长的人数及发病率[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泉森;;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与治疗难点[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江新;刘曦明;;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林拓;吴建能;张巧云;;~(89)锶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A];第二届全国核素显像及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王昌兴;陈龙;吴建民;林向叶;沈建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进展[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志芳;郑丽丽;韩超;吴文迅;;2011年河南地区部分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徐三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策略[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7 严世贵;;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处理[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8 杨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固定原则[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何健能;王昌兴;沈建国;姜滔;董黎强;尹航;刘琦;;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陈国庆;郑伟涛;胡声宇;王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实验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晓榕;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加紧制定[N];健康报;2008年

2 胡德荣;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魏开敏;防范骨质疏松性骨折[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衣晓峰;什么引发北方寒冷地域骨质疏松性骨折[N];健康报;2009年

5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 王以朋;骨质疏松性骨折需标本兼治[N];健康报;2011年

6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 戴\戎;骨质疏松性骨折新对策[N];健康报;2007年

7 轩和 林乾;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7种预示因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殷浩 端木 群力;骨质疏松性骨折de判断与家庭救治[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李晓林;老年骨折和青壮年骨折的治疗是一样的[N];家庭医生报;2009年

10 小正;仅凭T值阈值不足以评估骨折危险[N];保健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岚姝;FRAX(?)对北京地区绝经期非骨质疏松症妇女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2 董超;HIF1α在多孔支架血管化的作用与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3 贾觉睿智;2型糖尿病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及机制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邓忠良;低能脉冲超声波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5 庄洪;骨康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Ⅰ、Ⅱ型胶原及CTGF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松;纳米骨植入结合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王琳;FRAX、BMD与昆明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温思远;脉冲电磁场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王振军;PVP及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对比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6年

5 王福斌;β-CTx、P1NP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6 王宗强;长春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素香;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8 聂玮;雷奈酸锶对大鼠胫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张文均;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脊柱形态特征和活动能力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黄海明;粗聚焦高能震波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9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009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4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