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计划模式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6 04:18
本文关键词:出院计划模式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背景: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大血管发育障碍所致的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已跃居出生缺陷首位。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可直接影响畸形矫治手术的效果及预后。室间隔缺损伴肺高压者术后死亡率比无肺高压者高2.6倍。随着医疗环境变化,患儿住院时间缩短,护理重心从医院转移到家庭。在居家照顾过程中,患儿母亲存在知识缺乏、自我效能低、照顾压力大等问题,仍有很多护理需求。目前,出院计划已被认为是实现连续性护理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包括患者住院期间(从患者入院当天就开始制定)和出院后的连续护理过程,为患者制定并实施有效出院计划能够保障其得到连续护理。由护士主导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得到多方相关团队支持的出院计划已被证明能够促进患者出院后的护理质量并改善预后,同时能减少政府、保险公司、家庭的医疗开支。本研究旨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中实施出院计划,提供连续性护理,指导患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工作,并对出院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价。 目的:评价出院计划模式对患儿母亲疾病相关知识、照顾技能、一般自我效能、护理满意度的干预效果;评价出院计划模式对患儿体重增长、再住院率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属类实验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心血管病医院2013年6月至11月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及其母亲60名,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接受病房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外,还接受由研究者实施的出院计划,包括患儿入院后评估患儿母亲的需求,制定并实施出院计划。在患儿住院期间对其母亲进行健康教育及技能培训,内容涉及住院中、出院后所需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在患儿出院后,为其母亲提供咨询,解决其在照顾患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出院后的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出院前采用出院准备程度量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知识调查表、先天性心脏病照顾者行为问卷、顾客满意度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儿母亲进行测量;出院后1个月、3个月,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儿进行随访,采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知识调查表、先天性心脏病照顾者行为问卷、顾客满意度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儿母亲进行测量。 结果:共57位患儿及其母亲完成了整个研究,干预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研究结果显示:(1)干预后两组组间比较,干预组患儿母亲出院准备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01);干预组患儿母亲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在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母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0,P=0.000:t=6.44,P=0.000;t=5.95,P=0.000),干预组患儿母亲知识水平在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均高于干预前(t=8.41,P=0.000;t=8.45,P=0.000;t=8.55,P=0.000),对照组患儿母亲知识水平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高于干预前(t=6.71,P=0.000;t=6.96,P=0.000);干预组患儿母亲照顾行为得分在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母亲,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4.81,P=0.000;t=2.90,P=0.006;t=3.43,P=0.001),对照组患儿母亲在出院后1个月高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低于出院后1个月(t=3.57,P=0.016;t=-2.00,P=-0.002);干预组患儿母亲护理满意度在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母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24;t=-2.12,P=0.034;t=-1.84,P=0.033);干预组患儿母亲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母亲,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儿母亲在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t=-4.03,P=0.004,t=-4.83,P=0.002)。(2)干预两组患儿的体重均高于干预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儿体重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均高于干预前(t=0.59,P=0.000;t=2.32,P=0.000),出院后3个月高于出院后1个月(t=1.73,P=0.000),对照组患儿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均高于干预前(t=0.71,P=0.000;t=2.07,P=0.000)出院后3个月高于出院后1个月(t=1.36,P=0.000);干预组患儿在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出院计划模式可有效提高患儿母亲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提高患儿母亲照顾行为,提高患儿母亲护理满意度;干预效果在患儿出院后3个月内均较显著;出院计划模式对患儿母亲一般自我效能感未见明显影响。(2)出院计划模式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体重增长未见明显影响;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再住院率未见明显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73.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德红;浅谈出院护理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包头医学;2003年01期
2 陈蓓蕾;;为急症医护区的老年病人制定出院计划[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5年01期
3 蔡伟萍;;诊断性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的护理[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年03期
4 牛波,郝建潮,白琳,林青;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关系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01年01期
5 蒋立虹,段昌群,马志强;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动态[J];华西医学;2004年03期
6 李友金,徐宏耀,高廷朝,刘淼;1岁以内患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22期
7 刘凌;付伟;;英美两国出院计划发展及其启示[J];健康研究;2011年06期
8 孙皎;;介绍日本出院计划发展的近况[J];吉林医学;2006年04期
9 程怀兵;严中亚;吴一军;卢中;雷虹;孙云;郑理;李建安;王晖;;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临床回顾[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11期
10 郑然;伍伟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及右心形态的改变[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12期
,本文编号:1147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1473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