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NA2015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本文关键词:RSNA2015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出处:《放射学实践》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高斯分布扩散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动态磁敏感增强磁共振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摘要】:2015年RSNA会议报告中涌现出大量新技术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一方面,非高斯分布扩散成像、扩散峰度成像、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化学交换饱和转移、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动态磁敏感增强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等技术继续占据研究前沿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一批新技术成为热门研究领域的有力工具,如二维局部关联波谱法、相位差异增强成像、锰离子增强磁共振。同时,一些成熟技术中出现的新模型和算法也形成亮点。自旋标记成像延伸出多次延迟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速率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等多种改进技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中引入多变量模式分析(MVPA)和贝叶斯分析;动态磁敏感增强磁共振中采用Patlak模型。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445.2;R338
【正文快照】: RSNA2015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概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血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ASPECTS评分是一种常用的快捷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危重程度的方法,并常作为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尽管目前已有关于自动化使用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恒毅,周天罡,卓彦,范思陆,陈霖;形状识别的功能定位和时间过程:功能磁共振与脑电结合的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2 李传明;王健;;功能磁共振技术在记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07期
3 舒斯云;张增强;包新民;郑金龙;吴永明;;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共同参与脑的数字记忆——功能磁共振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4 孟明,周天罡,陈敏,饶恒毅,王占立,卓彦,陈霖;形状和空间位置知觉两条通路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5 毕玉堂;娄明武;申云霞;;脑卒中后椎体束华勒变性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6 HAYNES John-Dylan;;使用非侵入的神经影像方法解码人类思维[J];生命科学;2009年02期
7 李亚鹏;沈蓉;戴慧;李炜;;探索大脑网络连接的几种方式--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8 ;封面故事[J];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9 李岳峙,王力群,王明时;P300电位中p3b成分的脑电同步功能磁共振研究[J];科学通报;2005年19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华富;尧德中;;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2 陈龙;安东梅;龚启勇;周东;;合并抑郁的未用药癫痫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尹f3丽;杨小庆;刘斌;杨明;张洪英;;正常老年人计算任务的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郑玲;;时间聚类分析的功能磁共振信号检测成分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廖瑞端;苏毅华;陈立勋;;立体视觉相关大脑皮质区的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沈剑峰;詹仁雅;周永庆;;功能磁共振在颅内功能区病变中的运用[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王美豪;王美豪;祝一虹;李建策;吴恩福;;运动准备和执行的全脑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8 舒斯云;张增强;包新民;郑金龙;吴永明;;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共同参与脑的数字记忆--功能磁共振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张玉梅;王拥军;朱镛连;;失语症的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耿左军;刘卫国;张晓云;;听觉相关穴位刺激时中枢变化——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廖志林;汶川地震幸存者大脑出现异常变化[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虹;静态功能磁共振之方法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黄沛钰;1.图形创造思维中抑制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2.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脑结构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3 吴晶涛;老龄相关的静息状态脑功能网络变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吴宏峗;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思虑过度状态患者脑功能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戴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3TMR功能磁共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雪海;微意识状态视觉神经网络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刘亚东;脑功能磁共振和光学成像数据模式分析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王美豪;语言功能脑区与运动性失语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曹龙龙;情感障碍功能磁共振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汤业磊;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脑自发活动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周;情绪冲突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程志勇;额叶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执行功能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曹龙飞;电休克抗抑郁疗效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机制研究[D];济宁医学院;2015年
4 吕维帅;模式识别方法在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暄;脑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苏宇征;小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正常老年人计算能力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邹庆华;功能磁共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8 申云霞;脑梗死针刺康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0年
9 周卉芬;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闫芬;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48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34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