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一种新型基因转换系统检测基因早期突变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发布时间:2017-12-30 09:18

  本文关键词:一种新型基因转换系统检测基因早期突变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出处:《苏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保真DNA聚合酶 限制性内切酶 体外基因转换开关 CDH1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偶联高保真DNA聚合酶和限制性内切酶构成的体外基因型转换系统,采用CDH1基因c.67CT突变作为测试体系,验证此基因转换系统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含有HaeIII酶切位点的CDH1基因野生型片段模板和突变序列模板。将CDH1基因野生型基因片段与突变型基因片段按照野生比突变(W:T)=10:1,100:1,1000:1的比例混合,模拟人类早期肿瘤时血中游离核酸中突变基因较少而野生型基因片段较多的临床情形。使用高保真DNA聚合酶在有HaeIII酶存在的情况下进行PCR扩增。使野生型基因序列片段由于HaeIII酶存在而不停地在体外基因型转换的每个循环中均被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扩增效率降低;而突变型基因序列片段由于突变位点正好位于酶切位点,不能被HaeIII酶酶切消化,从而可以被大量扩增;同时,高保真DNA聚合酶还能对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野生片段进行校正,将其在突变点相对应的野生碱基切除,然后依据突变序列为模板进行扩增,达到了基因型转换的效果。结果:3种不同比例的野生和突变序列混合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PCR反应偶联限制性内切酶所构成的体外基因型转换体系中,纯野生型基因片段的PCR产物可以被HaeII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而存在突变型基因片段的PCR产物的则有不能被酶切的片段产生,这是一种很好的二元化显示效果。测序结果也证实了突变型基因获得了大量扩增,其中10:1的结果完全翻转,由10:1变成了大约2:3。由此可以验证基因型转换系统是一种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新的检测方法。结论:本课题在充分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及耐高温的限制性内切酶特点的基础上联合特异性引物构成一个基因转换系统,通过采用CDH1基因c.67CT单个碱基突变作为测试对象,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这个基因转换系统可在基因早期筛查以及肿瘤手术后的复发监控等多方面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黄复生,徐文岳;按蚊感染疟原虫后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4年04期

2 刘畅;焦培荣;刘威龙;侯勇跃;陈化兰;;H5N1亚型AIV N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年04期

3 王亚辉;;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抗体多样性的起源[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0年05期

4 于曼,秦鄂德,杨佩英,孙蕾,徐品芳,司炳银;我国登革2型病毒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年02期

5 袁建刚,周彦,范凤朝,周严,阴彬,强伯勤;人的类硫氧化还原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初步的功能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3期

6 朱家源,徐兵,苏爱云,郭浩光,朱斌,唐庆;创伤后增生性疤痕中α1(Ⅰ)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片段的克隆及鉴定[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7 李丹宁,郭善一,李兰戈,崔让庄,毛用敏;一种简便、特异地获取目的基因片段并克隆的好方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曹必好,宋洪元,雷建军,宋明,杨朝辉;结球甘蓝抗TuMV相关基因的克隆[J];遗传学报;2002年07期

9 周健,林爱星,陈永福;敲除猪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并敲入HLA-G1基因的打靶载体构建[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10 陈海敏;徐妙云;李刚强;郝雯静;魏昭荣;艾铁民;刘德虎;;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克隆及丹参的转化[J];中草药;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佳瑶;郑光明;;鲮MSTN基因片段的克隆[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晓燕;施定基;贾晓会;田琪琳;黄希文;徐仰仓;何培民;;聚球藻794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修志龙;昌增益;曾安平;;细菌色氨酸操纵子基因开关的数学模拟——阻遏和弱化双重作用的影响[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侯李君;施定基;蔡泽富;宋东辉;王学魁;;蓝藻PEPC基因的克隆与正、反义载体的构建及转化[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东丽;张宗玉;童坦君;;衰老相关新基因的探索和分离[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胡鸢雷;吴韩英;赵锋;陈柏君;申业;林忠平;;厚叶旋蒴苣苔(Boea crassifolia)耐旱、耐寒相关基因的研究与应用[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张欢;唐常杰;余弦;乔少杰;汪锐;左R,

本文编号:1354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354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2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