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与干预效果
发布时间:2017-12-31 20:05
本文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与干预效果 出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心静脉导管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情景式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及情景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医院行PICC置管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法进行宣教,试验组采用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收集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病原菌种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例,医院感染率5.0%,其中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1例,感染率1.3%,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8.8%,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5);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占34.8%,革兰阴性菌11株占47.8%,真菌4株占17.4%;患者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是PICC置管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PICC置管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情景式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situation - based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peripheral vein placement i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 . Among the 160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5 , 23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ial group .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护理教研室;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静脉治疗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护理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血液科;
【基金】: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4A200019)
【分类号】:R473.5
【正文快照】: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植入术。PICC能满足各类输液的深静脉导管,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长期连续输液的患者。有报道称,PICC在无感染等并发症时,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之久[1]。但由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繁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置管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年1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江兰;汤晓丽;;PICC在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0年17期
2 杨屹s,
本文编号:1361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3612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