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改良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18-03-14 01:15

  本文选题:气管插管 切入点:机械通气 出处:《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0年2月~2012年3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插管前口腔擦洗1次,插管后采取刷洗加冲洗(3次/d);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擦洗法(3次/d)。全部患者在插管前、插管后4h、12h、24h、48h分别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菌落计数,插管后第1天起分别行痰标本及咽拭子(1次/3d)定性培养,分析两组口咽部细菌变化及VAP发生率。结果全部70例患者中,有效病例61例,发生VAP15例,死亡8例。实验组31例、VAP4例、死亡3例,对照组30例、VAP11例、死亡5例。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插管前口腔菌落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插管后4h、12h、24h、48h口腔菌落计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细菌生长,降低VAP发生率,可明显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improved oral nursing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rough oral tube intub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oral tube intubation from February 2010 to 2012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0 to 2012. Each group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35) and control group (n = 35). Before intubation, oral cavity was scrubbed o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n brushed and rinsed three times per day after intub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ral scrubbing method for 3 times / d.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efore intubation. Pharynx swabs were collected for bacterial colony count at 4 h, 12 h, 24 h and 48 h after intubation. Sputum specimens and pharynx swabs were cultured qualitatively on the first day after intubation. The changes of oropharyngeal bacteria and the incidence of VAP in both groups were analyzed. There were 61 cases of effective VAP15, 8 cases of death, 31 cases of VAP in experimental group, 3 cases of death, and 30 cases of VAP in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VAP i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unt of oral colony before intub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unt of oral colony before intub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count of oral colony before intubation (P 0.05) and 24 h after intubation (P 0.05). The improved oral nurs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growth of bacteria in oropharynx in patients with oral tube intubati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VAP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ral car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广东省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
【分类号】:R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秀芬,阎锡新;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年04期

2 卢玉林;陈剑;周友全;陈名睿;范平;李莉;殷婕;;经口气管插管前口腔清洁对减少口咽部细菌黏附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丁良才;王大明;刘宁;;支气管肺泡灌洗对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尚福泰;赵红梅;臧奎;;气囊上持续吸引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9年22期

3 张慧;胡建;徐静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循证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年02期

4 李婷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护[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年12期

5 徐爱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年05期

6 胡靖青;沈晓霞;;持续声门下吸引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年05期

7 高玲;王艳霞;张丽珍;王霞;;聚维酮碘口腔护理对严重烧伤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08期

8 梁燕芳;陈永娟;;牙刷刷洗口腔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1年11期

9 马新利;吴淑华;段萍;陈雪;郭新荣;;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策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年04期

10 宫婷;胡章云;张丽丽;何文君;水明慧;陈爱萍;;葆尔爽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严蕊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罗运山;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3 付莉;不同清洗时间对PVC气切内套管内壁菌群定植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4 徐丽丽;不同漱口液对口腔细菌抑制效果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5 燕玲;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口腔卫生状况对术后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的影响及干预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敦方;王益骏;胡闻奇;瞿虹霞;倪秀康;;儿童使用声波震动牙刷清除牙菌斑的效果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月梅;王娟;张国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09年15期

2 杨红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8期

3 孙四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年04期

4 陆云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预防对策[J];内科;2010年05期

5 陈李锡;何央;;加强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20期

6 宋克义;杜文杰;夏玲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8例临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年10期

7 李建民;关晶;;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8 严蕊娜;黄相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02期

9 周玉梅;朱欠元;;加强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李东升;;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4例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光;万献尧;吴向东;;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红;;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期间监护体会[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菲玲;董兆平;缑东元;;机械通气期间患者腹泻原因及其护理对策[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赵玉红;;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A];山东省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刘东英;王玉琴;何小京;;机械通气呼吸道的管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延爱;;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的难点及对策[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年

7 张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解读[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东;;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特护[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郝飞;;侵入性机械通气的进展及护理[A];全国第二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房君;王春英;;下颌突出法在机械通气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同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杨声瑞;上唇咬诊试验可预测肥胖患者气管插管难度[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马宏仲;急救气管插管——仅为麻醉师“专利”吗[N];健康报;2004年

4 白水;枇杷花果护理效果佳[N];中国特产报;2002年

5 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 安建雄;诚信应贯穿医学学习的始终[N];健康报;2009年

6 记者 宋哲民;光导纤维管芯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7 苏荣明;市一医院两专家获国家发明专利[N];钦州日报;2009年

8 佘潇冰;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概念[N];健康报;2008年

9 梁立;心肺脑复苏术的第二阶段[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颖邋通讯员 吴玉华;成功抢救三次心跳骤停产妇[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鑫;吸入伊洛前列环素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陈刚;壳聚糖管支架的生物特性及内衬于肺组织瓣修补食管部分缺损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3 李玉兰;建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新声窗[D];四川大学;2006年

4 赵枫;冠脉搭桥术后早期和延迟拔除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5 于洋;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探讨[D];哈尔滨医科大学;2003年

6 王选;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形态的伤害感受指数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刘靖;脑功能监测与全麻深度判断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8 毕素萍;围麻醉期熵指数脑电监测临床应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王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快通道麻醉研究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比较[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单兆亮;山羊心房颤动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过程中电生理改变的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冬睿;气管插管并发鼻窦炎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2 杨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D];首都医科大学;2007年

3 何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4 曹宁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监测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贾全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邓小玲;体态语言机的研制及其在清醒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钱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病原学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董飞林;机械通气相关的气管食管瘘5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9 何国栋;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小儿全麻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10 林育南;无肌松药下七氟烷诱导婴幼儿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8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608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b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