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整合子及ISCR1流行情况以及联合用药对其MSW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12:47
本文选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切入点:整合子 出处:《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收集于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0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感染分离株的特征及耐药情况。了解安徽地区2010-2013年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临床分离菌株的整合子和ISCR1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并初步探究其与临床耐药性的关系。探讨体外磺胺甲VA唑/甲氧苄啶单用及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琼脂倍比稀释法对10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12年推荐的标准判读结果。运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应用PCR技术扩增基因qacE△1-sul1与ISCR1、Int1、Int11、Int111、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及ISCR1可变区耐药基因;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对临床分离株测定其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选取20株同时对磺胺甲VA唑/甲氧苄啶及左氧氟沙星敏感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分别测定磺胺甲基异VA唑/甲氧苄啶单用以及联合左氧氟沙星对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结果108株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分布于呼吸科和重症监护室,标本主要来源于痰及咽拭子,占83.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病例以男性居多,多为老年人,年龄分布在60岁及以上的占67.6%。药敏结果表明米诺环素最敏感,敏感率为80.6%(87/108),其次是左氧氟沙星69.4%(75/108)、氯霉素61.1%(66/108),头孢哌酮/舒巴坦52.8%(57/108)及磺胺甲VA唑/甲氧苄啶51.9%(56/108)。11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Int1的检出率为64.3%,ISCR1的检出率为4.3%,未检测到Ⅱ类、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可变区检出aacA4-catB8-aadA1和aac(6')-Ⅱ-blaCARB-8两类基因盒,ISCR1可变区未检出耐药基因。Ⅰ类整合子的检出在多重耐药株(67/95)与非多重耐药株(7/20)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l1阳性组和IntⅠ阳性组中磺胺甲VA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程度均要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的一组。90%(18/20)的菌株对磺胺甲VA唑/甲氧苄啶的MPC是≥152/8μg/mL,而在联合左氧氟沙星后,仅有一株(1/20)细菌的MPC未发生变化,95%(19/20)的菌株的MPC及MPC/MIC均下降至少1/2倍。磺胺甲VA唑/甲氧苄啶联合左氧氟沙星后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MSW结论分离SMA对多种抗生素形成耐药,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预防高危感染因素,加强对临床治病菌株药敏试验的监测,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用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Ⅰ类整合子及sul1基因的存在可以加重SMA对磺胺甲VA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本地区Ⅰ类整合子与ISCR1的存才在可能有助于SMA的多重耐药性产生及耐药基因的传播。磺胺甲VA唑/甲氧苄啶联合左氧氟沙星可以减低细菌耐药突变的聚集。药物联合可以减小甚至关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突变选择窗。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玉婷;曾振灵;刘健华;陈杖榴;;插入序列共同区元件:细菌中新出现的一种基因捕获系统[J];微生物学报;2009年08期
,本文编号:1653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6535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