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
本文选题:分级转运 切入点:急诊 出处:《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24期
【摘要】:目的:讨论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实施分级转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笔者医院急诊抢救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患者院内转运时进行分级模式转运,对照组不做相关干预,正常进行院内转运。比较两组院内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结果:干预组院内转运到检查室、手术室、介入室、重症监护室的转运时间比对照组短,转运中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对患者诊治病情尤为重要,进行分级转运能够有效节约时间,为患者疾病抢救争取时间,对临床急诊抢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模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raded transport in hospital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5, 100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random. The 50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ansported in the hospital,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ansferred in the hospital without relevant intervention. The time of in-hospital transpor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ansit tim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o the examination room, operating room, interventional room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in-hospital transportation of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mode for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作者单位】: 楚雄州人民医院;
【分类号】:R4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黎东;;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年08期
2 徐凤霞;;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35期
3 丁万红;夏海鸥;徐春芳;徐平;;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6年21期
4 史冬雷;张红梅;高健;华小雪;贾征;侯镔芮;朱槿;胡英莉;;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年05期
5 高海芳;王抒义;虞惠群;;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6年06期
6 沈峻;金惠根;刘宗军;欧少君;杨伟;汪志华;李英梅;郜俊清;张文全;汪蔚青;;不同转运模式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6年01期
7 梅彰桢;;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5年05期
8 王斌;刘婷;;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J];中华护理杂志;2015年02期
9 张阳春;吴敏;季学丽;李玫;陈旭峰;;创伤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年22期
10 李崇娜;;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内科;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国;;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年03期
2 张继芝;张伟;代怀静;徐玉芝;彭玉兰;宋瑞芳;;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患者转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年01期
3 黄赣英;王弋;傅蓉;钟利君;沈小玲;;HFMEA方法优化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流程[J];浙江医学;2017年24期
4 张海朋;吴留敏;孙培杰;赵旭;;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意义初探[J];健康之路;2017年12期
5 张建国;张德厚;胡振奎;袁娜娜;;NSE、D-D、CRP在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判断中的价值[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12期
6 陆盈;;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年12期
7 温谦;王晓林;;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年08期
8 于永军;;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年11期
9 钱凤萍;李娜;张金玲;邹丽芳;;无缝隙转运在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年25期
10 王彩霞;朱晓红;;危重患者模式化护理管理在院内外交接中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8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芬;朱佳晖;邓先锋;左晓艳;王萍;;专业化转运团队在院内急重症患者转运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6年11期
2 史冬雷;张红梅;高健;华小雪;贾征;侯镔芮;朱槿;胡英莉;;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年05期
3 吴晨;;急诊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11期
4 刘金金;;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01期
5 冯连桂;;转运流程在危重患者术后转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年18期
6 钟璐;;急诊患者转运中标准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年25期
7 刘晓蓉;葛云霞;周建;;PDCA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5年05期
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年05期
9 刘丹;;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12期
10 庞飞;谢京;;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发生意外的原因与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2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书品 ,马海龙 ,刘晓梅;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减少使用约束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11期
2 任海燕;牛娟;叶琪;魏燕;;对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现状的分析及应对[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黄卫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救治危重症患者19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年14期
4 张兰兰;;危重症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8期
5 王小利;李燕;刘采;刘润芹;田燕芳;;“五定”护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刘旺梅;陈华英;;营养泵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36期
7 杨雪莲;;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02期
8 彭昭葵;;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临床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06期
9 辛款强;黄子波;李观庆;罗宇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重症患者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年03期
10 原玲;宋德刚;;危重症患者应用度非合剂镇静期间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卫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救治危重症患者19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和银;;危重症患者心电图异常种类、原因及预后的意义[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江旭;陈妍;;浅谈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苗晋霞;;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A];河南省急诊新理念、新视角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刘建红;;危重症患者的睡眠和睡眠呼吸障碍[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6 齐雪梅;;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实践[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赵东江;;异丙酚用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吴勇;姚彩云;刘兵;龙闻;;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临床探讨[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刘彩虹;陈馨;王冬阳;;危重症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监测护理[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邓小玲;;通过民航客机转运两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护理[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华;两种不同抗凝方法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比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路喃喃;凝血功能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刘孜卓;红霉素对危重症患者胃排空障碍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余红;生大黄鼻饲联合灌肠对危重症胃肠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5 段永暖;家庭赋权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6 马飞;危重症患者免疫细胞因子及免疫相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7 熊蕾;间歇充气加压泵对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8 乌力扎巴依尔·永胡尔;四连活菌制剂对肠屏障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9 王龙珍;南京某二级医院脑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现状调查[D];东南大学;2017年
10 桑栋栋;危重症患者早期血糖不稳定指数对其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2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66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