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狼疮肾炎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析
本文选题:红斑狼疮 + 系统性 ; 参考:《重庆医学》2016年36期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SLE-LN)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离情况,为感染患者提供诊治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4年该院诊断为SLE与SLE-LN的住院患者380例,其中SLE-LN患者96例。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接种、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SPSS19.0和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药敏分析。结果 SLE和SLELN患者尿路感染者分别占25.0%和27.1%,血流感染者分别占8.1%和10.4%,皮肤组织感染者分别占12.0%和8.3%。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在SLE患者中占25.53%,SLE-LN患者中占30.21%,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3.42%和14.54%。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SLE患者中占11.58%,SLE-LN患者中占11.46%。69.79%的SLE患者、66.67%的SLE-LN患者尿液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高于常规尿培养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66%,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9.6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3.09%)。SLE-LN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均高于SLE患者。结论SLE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临床可选用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治疗SLE患者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Abstract]: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isol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and lupus nephritis (SLE-LN). Methods from 2010 to 2014, 380 inpatients with SLE and SLE-LN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96 patients with SLE-LN. Bacteria inoculation, cultur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were carried out by routine methods. SPSS19.0 and WHONET 5.6 software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Result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rate was 25.0% and 27.1% in SLE and SLELN patients, blood flow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8.1% and 10.4%, skin tissue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12.0% and 8.3% respectively. Escherichia coli was the main typ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isolated, 25.53% of the patients with SLE and 30.21% of the patients with SLE-LN, followed by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13.42% and 14.54%, respectively.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the main gram-positive bacteria isolated. Escherichia coli was isolated from the urine of 11.46.69.79% of SLE patients and 66.67% of SLE-LN patients. The isolation rate of Escherichia coli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outine urine cultu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The resistance rate of Escherichia coli to quinolone antibiotics was greater than 66, ampicillin resistance rate was 89.69 and piperacillin / tazole resistance rate was higher than 66. The isolation r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from patients with extended-spectrum 尾 -lactamas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SLE. Conclusion the probability of infection in SLE patients is high. 尾-lactam compound preparation can be used to treat SLE patients with Escherichia coli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00712)
【分类号】:R446.5;R59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任高,阳晓;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近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09期
2 高晓健,张玉琦;狼疮肾炎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J];新医学;2002年06期
3 杨念生,薛志强,黄越芳,陈雄辉,叶任高;狼疮肾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徐雷艇,王美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狼疮肾炎[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5期
5 孙茹蓉,王美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狼疮肾炎中的表达和治疗前景[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年07期
6 朱小霞,王美美;转化生长因子-β与狼疮肾炎[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年10期
7 黎磊石,刘志红;狼疮肾炎治疗的前景[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年01期
8 刘冠贤,邓安国,方敬爱,刘建社,王玉梅,石咏军;狼疮肾炎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年10期
9 刘志红;黎磊石;;狼疮肾炎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02期
10 申宗利;刘凤梅;;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非;蒋莉;刘海娜;张榕;张晓莉;;早期狼疮肾炎患者血中可溶性CD40配体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钟力;高建华;徐珊;张剑勇;尹志华;;激素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钟力;高建华;徐珊;张剑勇;尹志华;;激素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4 刘晓倩;戴明;陈晓翔;胡大伟;鲍春德;;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8及其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郭桂梅;陈顺乐;沈南;倪旭鸣;鲍春德;戴岷;王海丰;黄新芳;钱捷;;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基因表达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顾越英;;狼疮肾炎的临床治疗进展[A];浙江医学会2007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肖嫦娟;饶慧;;不同治疗方案对Ⅴ型狼疮肾炎的综合疗效对比[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李雪璐;邢艳;;雌二醇和白细胞介素-10在女性狼疮肾炎患者血浆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林书典;;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阳晓;叶任高;;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陶春祥;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衣晓峰;李华虹;如何判断狼疮肾炎患者肾损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熊明山;粤港两地共克顽疾[N];医药经济报;2000年
4 魏开敏;狼疮肾炎的免疫抑制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馨梅;弥漫增殖性狼疮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2 王娟;狼疮肾炎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病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3 刘志纯;TWEAK-P38 MAPK信号通路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方明;中医药治疗狼疮肾炎的证候与疗效相关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雁;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陈雪雯;狼疮肾炎患者临床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黄俊;雌激素上调TWEAK表达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荣成智;狼疮肾炎患者血清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林秋萍;趋化因子CXCL9/10/11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的表达及在狼疮肾炎诊断中的意义[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马东锋;狼疮肾炎治疗的系统评价[D];泸州医学院;2009年
7 陈慧;血、尿白介素-6的检测在重症狼疮肾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D];川北医学院;2010年
8 赵永利;狼疮肾炎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星慧;增生性狼疮肾炎治疗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10 雷永生;1032例狼疮肾炎临床病理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99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89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