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我国输血不良反应现状调查及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30 17:54

  本文选题:不良反应 + 输血反应 ; 参考:《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自20世纪初人类发现ABO血型以来,输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人需要血液用于手术、创伤、贫血等各种治疗,在美国每年约有450万患者需要接受输血治疗,因此血液在当今医疗卫生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是,输血是一把双刃剑,由于血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输血存在发生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严重风险。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又叫输血传播疾病,是由输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如输血后肝炎、AIDS、梅毒等疾病。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是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一组新的无法用原有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过敏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自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启动“全球血站质量管理项目”(Quality Management Project,QMP)以来,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随着招募低危献血人群、严格筛检血液及检测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而明显降低,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几率已经低于或类似于日常生活中重大天灾人祸的发生几率和医疗工作中重要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在美国经输血传播病毒的几率仅为1:630OO~1:64100。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明显下降,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已经成为输血的首要并发症。据统计,因输血发生非感染性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性是发生输血感染性疾病的一千倍。在美国食品级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报告中,因输血发生溶血不良反应的死亡率是所有输血感染性疾病死亡率总和的2倍。因此,预防控制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已经成为目前输血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所指不良反应均为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一些输血专家、血液学家以及临床医师觉察到输血安全信息严重缺乏,重要的政策和临床指南的制定缺乏流行病学和统计学资料的支持。推动了覆盖整个输血过程的血液预警系统(Haemovigilance System)在欧洲的建立,该系统可收集临床治疗中发生的各类不良反应并评估预警,指导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控制。目前全球已有57个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血液预警系统,该系统的运行使得相关国家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公众对血液安全的信任空前提升。与国外相比,国内不良反应预防控制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尚无国家血液监测系统,系统的输血不良反应基线流行学资料缺乏,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大都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明显影响了不良反应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同时,我国不良反应的预防控制还存在其他重要制约因素,如完善的输血不良反应政策法规制度和规范统一的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制度和流程等缺乏,导致不良反应监测、预防控制缺乏足够法律约束力和数据的不规范,数据缺乏可用性;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知识知晓与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不能有效识别输血不良反应和上报不准确,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担心产生医疗纠纷和本单位声誉,不愿意或故意隐瞒上报不良反应等。其中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知识的掌握和重视程度是影响输血不良反应识别和准确上报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了解国内输血不良反应的基线数据、特征及制约输血不良上报的因素,为不良反应预防控制措施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部分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以影响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和预防控制关键环节的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对输血不良反应认识和核心知识知晓程度以及继续教育需求,为强化该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第三部分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广泛文献研究,提出输血不良反应综合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为我国相关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一部分我国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我国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特征,为开展其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参照cochranelibrary系统评价指南,系统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4年第11期)、embase、vip、cnki、cbm和wanfangdata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参考文献追溯方法,检索时限为建库时间至今,查找有关国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文献。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和评价方法学质量,此过程由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采用r3.1.1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果:最终纳入72篇文献,共计1660472例输血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文献异质性较大,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8%(95%ci=0.48%~0.69%)。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西部、中部、东部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56%(95%ci=0.43%~0.70%)、0.55%(95%ci=0.41%~0.70%)和0.42%(95%ci=0.31%~0.55%)。不同种类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血小板1.00%(95%ci=0.73%~1.30%)、红细胞0.41%(95%ci=0.32%~0.50%)、血浆0.57%(95%ci=0.43%~0.72%),其中红细胞和血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血小板(p0.05)。结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我国报道不良反应率文献异质性较大,报告类型与国外存在明显差异,较难反应真实现状,有待进一步规范报告和开展规范系统研究以获取准确基线数据。第二部分临床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核心知识知晓与需求调查目的:医护人员是直接影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环节,了解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核心知识知晓与需求的情况,为今后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探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本市3所三甲医院的主要用血科室全部医护人员对其输血不良反应核心知识知晓与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主要结果:本次调查共计医护人员1903人,其中医生773人,护士1130人,医护比例为0.68:1,职称初、中、高级比例分别为44.3:3.7:1。在调查中发现,临床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低,不同学历(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5.98±3.79、16.41±3.95、15.72±4.19和16.82±3.98)、不同职称[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为16.06±3.96、16.87±3.95、16.99±3.73)、不同工作年限(㩳5年、6—10年和㧐10年分别为15.82±3.93、16.62±4.04和16.92±3.69)和培训次数(无、1—3次和4次以上分别为16.26±3.72、16.30±3.79和16.71±3.65)对输血不良反应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间和不同岗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输血前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正确率8.40%)、输血的注意事项(正确率28.5%)、细菌污染反应的识别(正确率16.18%)等输血不良反应知识掌握情况较差。且有96.42%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相应培训来提高输血不良反应知识。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掌握欠缺,且存在差异,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来强化该环节,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提高上报率和质量。第三部分我国医院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探讨在充分文献调研和我们的现状调查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经验以及国内传染病防控监控体系建立的经验,提出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控制的建议,以供相关单位参考。一方面建议建立全国性的输血不良反应防控体系:建立从国家卫计委到地方医政处、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输血不良反应防控机构,国家、各部门和行业完善输血不良反应管理的法律体系,制定输血不良反应防控体系相关制度、文件和流程,建立全国范围的强制性输血不良反应直报信息网络。另一方面从直接影响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的数量质量的终端医疗机构的加强医疗质量环节管理,建议强化对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的相关医疗监管,落实各部门责任,加强输血科硬软件、人才建设以及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等措施,提高输血不良反应上报质量。
[Abstract]:Background : Blood transfus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since the discovery of ABO blood group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 There are some 4.5 million patients in the world who need blood for surgery , trauma and anemia . Sinc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 ) launched the Quality Management Project ( QMP ) in 2000 , the risk of blood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disease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the recruitment of low - risk blood donors , and the risk probability of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diseas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 A meta -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China ' s Sanjia Hospital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meta - analysis metho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blood transfusion in China ' s Sanjia Hospital was 0 . 56 % ( 95 % CI = 0.73 % - 1.30 % ) , 0 . 55 % ( 95 % CI = 0 . 41 % - 0 . 70 % ) and 0 . 42 % ( 95 % CI = 0.31 % - 0 . 55 % )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author suggests to establish a nationwide system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 to establish the relevant system , document and process of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 to establish a nationwide compulsory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 direct reporting information network .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57.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文敬;李婷婷;张玲;黎诚耀;;输血医学专业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10期

2 杨秀华;吴瑜霞;黄建云;陈小洁;胡永红;魏亚明;;某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年02期

3 徐应芳;许广芳;吕春菊;;83例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4 严莎;;建立我国血液预警系统的必要性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乐虹;严莎;;我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年10期

6 孟妍;张晰;张雄民;谢云峥;孔祥荣;;上海市临床医生输血知识和临床用血现状调查报告[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08期

7 严莎;;国外血液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2086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086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