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例疑难血型鉴定及处理对策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strategy of ABO difficult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 to correctly identify blood group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wenty-six samples of ABO from 2011 to 2014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three-step analysis method of ABO difficult blood group. Results among 226 samples, 38 cases (16.81%) were caused by artificial causes, 188 cases (83.19%) were caused by disease itself or treatment factors. Among them, 43 blood samples (22.87%) were caused by physi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he elderly, newborns, congenital antibody defects and ABO subtypes, and autoantibodies appeared due to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lymphoma and other diseases. There were 55 cases (29.26%) of inconsist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typing samples, 36 cases (19.15%) of irregular antibodies caused by history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pregnancy, and 36 cases (19.15%) of multiple myeloma. There were 30 cases (15.96%) with abnormal plasma protein and 24 cases (12.77%)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leukaemia.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step analysis method of ABO difficult blood group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作者单位】: 南阳市中心血站;Nanyang
【分类号】:R45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无偿献血中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S1期
2 刘渝霞,王志明,杨琳,赖娅,刘俐;血型报告错误原因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朱小妮;1084例住院患者Rh血型鉴定结果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S1期
4 叶小莉;街头献血中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J];江西医学检验;2004年03期
5 田俊鹏;Rh血型鉴定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14期
6 赵合国;血型鉴定异常反应1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5年06期
7 李彩玉,丁风荣,高乐俊;早产儿血型鉴定错误2例原因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许月娟;;血型报告错误原因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01期
9 赵志坚;;血型鉴定前后不符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10 黄石兵;;对错误的血型报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郎忠;;血型检查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管理[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原敏;殷苏华;;卡式血型鉴定出现双群结果临床意义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3 杨旭军;;血型报告错误原因探讨[A];玉溪市第八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李勇;梅超明;吴桂竞;何志蕴;欧妙飞;;Rh血型鉴定由于试剂不同引起争议一例[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白燕妮;;1例多发性骨髓瘤血型变异临床分析与护理[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黄开泉;;卡式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古金龙;;无偿献血者血型初定错误原因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8 任艳丽;褚春芬;;正反定血型检出抗体缺失2例[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9 吴城;姚明;肖旺频;;围术期血型鉴定异常变化一例[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志亮;;疑难交叉配血纠正血型错定1例[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血型检查有什么作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2 本报综合;“血型转化”为临床带来充足血源[N];医药导报;2007年
3 蔺玉堂;河北衡水发现罕见的“类孟买”血型[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刘霞;为什么我们会有血型?[N];科技日报;2014年
5 周玉;中国人群血型基因研究在深圳获重大突破[N];南方日报;2006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王美华;深圳发现11个新血型等位基因[N];深圳商报;2006年
7 记者 董智永 杨守勇;错背强奸罪15年,他是如何蒙冤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孙宁华;苏大RhD血型定型(IgM)试剂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李金明;Rh血型是怎么回事[N];健康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马竞;如此错案谁担责[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郁成雨;人红细胞A→O血型改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2 王恪铭;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血液调剂优化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兰婷;新生儿脐带血ABO血型鉴定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 宋志伟;阻抗式血型分析仪的研制[D];重庆大学;2014年
3 曹琼;B→O血型改造的动物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4 刘泽澎;B→O血型改造动物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5 郭效君;Rh血型D、C、E抗原的分布及其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6 周娟;安徽地区献血者Miltenberger血型多态性分布及GP.Mur血液临床输注的回顾性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63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16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