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08-04 08:05
【摘要】: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方法:将红细胞悬浮于由Nacl液和去离子水制备的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0.70 ml生理盐水+0.3 ml去离子水,0.60 ml生理盐水+0.40 ml去离子水和0.55 ml生理盐水+0.45 ml去离子水)中,利用流式细胞仪及时测定残留红细胞数量。结果:3种NaCl稀释浓度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的不同时间区域剩余红细胞数量百分比差别不大。选取B+C+D+E+F+G区域比较,不同NaCl稀释浓度下3组的剩余红细胞数量百分比均有差异;正常对照组的剩余红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血红蛋白病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组显著低于血红蛋白病组和正常组(P0.05)。3种不同稀释浓度比较发现第2种浓度(0.60 ml N.S.+0.40 ml H_2O)更适合于本实验室Beckman-Coulter流式细胞仪FC500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筛查。结论:选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简单、快速、客观、经济。本方法可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进行初筛的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flow cytometry method for detecting osmotic fragility of erythrocytes. Methods: erythrocytes were suspended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ypotonic salt solution (0.70 ml saline 0.3 ml deionized water 0.60 ml normal saline 0.40 ml deionized water and 0.55 ml normal saline 0.45 ml deionized water) prepared from Nacl solution and deionized water.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residual red blood cells in time. Results among the three concentrations of NaCl dilution, the percentage of residual red blood cell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was not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ime regions. The percentage of residual red blood cells in the three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hemoglobinopathy group, and the percentage of residual red blood cells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hemoglobin disease group. Compared with hemoglobin group and normal group (P0.05), the second concentration (0.60ml N.S.0.40ml H2O) was more suitable for Beckman-Coulter flow cytometry (FC500) in our laboratory than that of hemoglobin disease group (P0.05) and normal group (P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cond concentration (0.60ml N.S0.40ml H2O) was more suitable for genetic analysis. Screening for spheroid polycythemia. Conclusion: using flow cytometry to detect 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is simple, rapid, objective and economical. This method may be a very effective method for screening hereditary spherical erythrocytes.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
【分类号】:R556.6;R44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向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与流式细胞仪在医学研究中的比较[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2 严苏丽,何丽容,陈巧伦;流式细胞仪的应用体会[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3年01期

3 凡瞿明,张国元;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HLA-B27表达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曹云新,程司X,刘智广,张晓楠;流式细胞仪国产鞘液的研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0年02期

5 高淑芳;脑脊液的流式细胞仪分析[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01期

6 张向阳,李爱英;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胡凡,王玲;大型流式细胞仪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刘婷婷;;流式细胞仪在中西医领域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年06期

9 张鲁榕,孔宪涛;流式细胞仪及其应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1988年03期

10 石学耕;流式细胞仪的临床应用进展[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魏勋斌;张黎;陈芸;李延;谭渊;顾正勤;刘力;陈彤;;可实时监测循环中流动细胞的在体流式细胞仪[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肖东杰;李晓英;刘洋;黄平;孙立智;汪运山;;一种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对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作用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曾有权;潘天彪;黄光云;马青艳;卢克焕;;流式细胞仪分离对猪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初探[A];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颜晓梅;;超高灵敏流式细胞仪的研制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肖东杰;李晓英;刘洋;黄平;孙立智;汪运山;;一种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对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作用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6 周长慧;常艳;王征;王庆利;林海霞;;流式细胞仪技术在微核试验中的应用进展[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立家;马璐;Arumuganathan K;宋运淳;;流式细胞仪分拣的染色体——一种很好的植物基因定位的材料[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沙慧芳;江晓丰;顾伟勇;包国良;冯久贤;王恩忠;;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流式细胞仪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郑春静;;大黄鱼三倍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朱国旺;“流式中国30年”高峰论坛召开[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唐婷邋 朴淑渝;给细胞做“CT”[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天宇;四苯基乙烯基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流式细胞仪的改进[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徐浩;双激光四通道流式细胞仪光学系统设计[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

3 于虎;流式细胞仪液流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5年

4 丁益民;光透明技术在活体流式细胞仪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63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163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c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