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3 04:30
【摘要】:目的:1.描述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现状。2.构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预测模型。3.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认知行为干预策略。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聊城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成功进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病人113例,采用面对面填写问卷或电话随访的方式在其出院接受抗凝治疗1个月以上时开展了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抗凝治疗依从性、华法林抗凝知识与抗凝健康信念。结果:1.91.2%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较好,服药依从性、复查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与自我监测依从性得分指标分别为96.1%、91.4%、85.7%、58%。2.抗凝治疗知识得分指标平均为62.7%,其中知识水平程度差者占41.6%。健康信念因素中严重性、易感性、行为益处、行为障碍、自我效能认知得分指标分别为86.4%、83.9%、83.1%、64.6%、92.9%。3.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患者在抗凝治疗依从性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与家人同住的女性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呈现出较好的趋势。4.不同疾病与治疗特征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内、患有共患病、心功能较好、服用进口华法林以及未发生抗凝并发症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呈现出较好的趋势。5.抗凝知识水平、疾病严重性、易感性、行为效益、行为障碍、自我效能认知水平与抗凝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r=0.327~0.505,P0.001)。6.自我效能认知水平、行为障碍认知、抗凝治疗知识以及文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显著预测因素(β=0.21-0.37,P0.05)。社会人口学与临床疾病治疗因素、抗凝治疗知识、健康信念模式变量对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2.5%、913%、32.6%。结论: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总体呈中等以上水平,依从性最好的是服药依从性,其次是复查依从性和生活方式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最差。2.抗凝知识总体认知水平较差,健康信念总体呈中等以上水平,其中自我效能认知水平最好,行为障碍认知水平最低。3.不同社会人口学与临床特征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抗凝知识及健康信念各维度认知水平与抗凝治疗依从性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5.健康信念模式能够很好地解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行为,其中自我效能、行为障碍认知以及抗凝治疗知识与文化程度是显著性独立预测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73.6
本文编号:2564806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7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伍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农村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2 钱钟书;何亚男;张丽;王玲飞;刘喃喃;周海云;杨厚赐;徐慧敏;;住院患者华法林抗凝强度调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5期
3 酒井顺子;江智霞;何英;张咏梅;袁晓丽;郭大芬;胡欲昌;;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调查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年20期
4 喻本桐;张蓉;;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健康指导[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2564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5648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