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综合性监测分析及护理意义
本文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综合性监测分析及护理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监测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造成的住院费用增加、院内外手术部位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术中应用手术切口层保护器的效果,为临床有效地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配对研究方法,选择2013.01~2015.12诊断为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将诊断为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与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按照1:1进行匹配,对比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各项费用,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经济损失。2、选择2013.01~2015.12诊断为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6059例患者,采用实时监测及病例回顾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感染分类构成、感染时间及致病菌分布情况,分析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3、选择2013.01~2013.12诊断为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并行开腹手术治疗的906例患者,以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结局,分析手术切口层保护器在开腹手术治疗中的保护作用。4、对2015.01~2015.10诊断为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629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出院后切口护理情况。结果:1、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7天,住院费用平均增加51019.92元,以西药费增加为主;与未发生感染患者相比,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增加了1.7倍,手术部位感染合并其他感染者增加2.6倍;不同手术部位感染类型患者与未发生感染患者相比,表浅切口感染费用增加1.51倍,深部切口感染增加1.57倍,器官腔隙感染增加2.01倍。2、605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确诊医院感染588例,702例次,其中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274例、278例次,感染例次率为4.59%,排在医院感染的第一位;月平均最高气温与胃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手术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直肠癌、行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延长、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906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1例,其中使用切口层保护器组405例,感染13例,未使用组501例,感染28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亚组分析发现,使用切口层保护器对预防胃癌、结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无影响(P>0.05),但对防止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具有保护作用。4、随访的162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失访188例,随访率为88.46%,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9例。1424例患者中,903例(63.41%)患者出院后在家自行护理切口,1084例(76.12%)患者护理切口频次为1次/2-3日,1001例(70.29%)患者不确定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过切口护理培训,106例(7.44%)患者表示住院期间没有接受过有关切口护理的培训和指导。49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中,表浅切口感染46例,深部切口感染1例,器官腔隙感染2例;其中,30例(61.22%)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后到门诊处理,11例(22.45%)患者再入院治疗。结论:1、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尤其是器官腔隙感染,增加的住院治疗费用最多,应作为临床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的重点。2、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4.59%,占医院感染的39.60%。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气温升高、医生手术量增加、直肠癌、行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延长、术前低白蛋白水平。3、用切口层保护器能保护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的切口,使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降低;但对预防胃癌、结肠癌开腹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尚未见明显的保护作用。4、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院外,与出院后手术切口的护理密切相关,临床护士应加强对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切口的知识、方法的教育和指导。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 手术部位感染 费用 危险因素 随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3.73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第一部分 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住院费用分析13-21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3-14
- 二、结果14-18
- 三、讨论18-20
- 四、小结20-21
- 第二部分 消化道肿瘤患者院内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分析21-34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21-22
- 二、结果22-28
- 三、讨论28-33
- 四、小结33-34
- 第三部分 手术切口层保护器预防消化道肿瘤开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分析34-38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34
- 二、结果34-36
- 三、讨论36-37
- 四、小结37-38
- 第四部分 消化道肿瘤患者院外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分析38-44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38
- 二、结果38-41
- 三、讨论41-43
- 四、小结43-44
- 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方向44-45
- 参考文献45-55
- 文献综述55-65
- 参考文献60-65
- 附录一: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标准65-67
- 附录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67
- 附录三:手术风险分级标准67-68
- 附录四:英文简略词表68-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国清;中药肛滴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0年02期
2 ;三步疗法专治消化道肿瘤[J];税收与社会;2000年04期
3 冯月霞,李翠梅,杨茂峪;消化道肿瘤患者的饮食指导[J];中国疗养医学;2001年01期
4 单水阳,金涛,李忠麟,朱林春;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24h血钾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年08期
5 陈仁利 ,毛文灏 ,宋一凡 ,汤一榕;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道肿瘤36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6期
6 吴斌 ,王彤华 ,杨念钦 ,杜学亮 ,冯国强 ,吴真 ,谷蓉;CEA,CA19-9,CA50联检对诊断消化道肿瘤的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年01期
7 刘彬,皇甫超申,葛振英,康玉华;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荟萃;2004年06期
8 ;“2005中日消化道肿瘤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9 刘建国,王占忠,杨树郁;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血钾监测的临床研究[J];医药产业资讯;2005年18期
10 程萍;;以贫血为首要表现的消化道肿瘤3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恒骏;;消化道肿瘤的4P医学离我们还很远吗?[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2 郜恒骏;;消化道肿瘤研究的现在与未来[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3 曹水;;消化道肿瘤的生物治疗(英文)[A];山东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协作分会第二次学术年会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定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4 武乐斌;;消化道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微创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郜恒骏;;消化道肿瘤研究的新思维[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6 林国清;;中药肛滴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孙敏;郭永章;张家骅;;抗癌平丸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观察[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刘美玲;;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美玲;;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明清;;消化道肿瘤微创治疗进展[A];玉溪市第十四届外科麻醉科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音;防治消化道肿瘤的饮食对策[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2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崔玉艳;长期贫血排查消化道肿瘤[N];健康时报;2008年
3 南京 席时富 (主任医师);消化道肿瘤要尽早手术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8年
4 迎春;饮食与消化道肿瘤[N];山西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裴立英;内镜下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九大优势[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6 孙卫江;消化道肿瘤的防治[N];潮州日报;2009年
7 刘道安;天津恶性消化道肿瘤治疗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记者 靖九江;中国抗癌协会推出《消化道肿瘤规范化防治手册》[N];中国医药报;2010年
9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术前为何放胃管[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杨梦鹰;消化道肿瘤息肉内镜诊疗技术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迟俊涛;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余捷凯;蛋白质质谱高通量分析平台的建立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张睿;利用α-gal表位对人消化道肿瘤进行免疫治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效东;消化道肿瘤姑息性术后自体抗原致敏DC-CIK过继转移治疗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5 林森;红细胞成分输血促进消化道肿瘤患者EⅡAF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6 马坚妹;消化道肿瘤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的表达、突变及甲基化[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淞元;TAP检测在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秋君;Ⅱ、Ⅲ期消化道肿瘤患者CK19mRNA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邵丹丹;维生素摄入与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的Meta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4 郭亮梅;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综合性监测分析及护理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5 牛辉;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微生态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6 李宝重;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处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韩兴华;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8 赵文君;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浆DNA定量检测及临床特征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9 孙彩侠;消化道肿瘤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丽萍;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综合性监测分析及护理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5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