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术后复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2 23:22
【摘要】:目的:(1)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全麻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2)分析影响该类患者术后复苏时间的相关因素;(3)总结该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采取现况调查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甲医院麻醉恢复室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确诊或可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包括STOP-Bang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全麻术后OSA患者麻醉苏醒期调查表》。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首先采用频数、构成比等指标对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病情资料、麻醉方法及PACU停留时间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其次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多重响应分析;再次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检验人口统计学资料、病情资料、麻醉方法、并发症情况等与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比较各影响因素对PACU停留时间的作用程度。结果:1.就人口统计学资料分析而言,年龄在18-40岁的青年患者居多,占本次研究对象的73.1%;体重指数高于28kg/m2的肥胖患者较多,占本次研究对象的84.6%;2.对病情资料分析显示:(1)参与本研究的104例研究对象中,确诊患者21例,可疑患者83例;(2)OSA病情分级为中度的患者居多,占本次研究的46.2%;(3)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较多,占本次研究对象的39.4%;(4)困难气道患者较多,占本次研究对象的63.5%;3.就麻醉方法分析,本研究中,研究对象接受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比例较大,为58.7%;4.对研究对象的PACU停留时间进行描述性分析,显示研究对象于PACU的停留时间平均为2.38+0.699小时,其中大于2小时者居多,占本次研究对象的50%,PACU停留时间为1-2小时者次之(37.5%),停留时间小于1小时者较少,占比为12.5%;5.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显示:(1)本次研究104例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数为9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2.3%;(2)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占并发症发生总人数的100%;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次之,占并发症发生总人数的55.2%;(3)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集中于以下四种:(1)气道梗阻(25.3%);(2)低氧血症(22.4%);(3)呼吸抑制(19.9%);(4)喉痉挛(14.2%)。6.对各研究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变量,再将其与PACU停留时间进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按照对因变量的贡献程度排序分别为术后并发症(0.909)体重指数(0.350)困难气道(0.312)OSA病情程度(0.214),且呈正相关。结论:(1)建议全身麻醉术后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术后较为合适的复苏时间宜在两小时以上。(2)影响全麻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复苏情况的因素主要有四类,按作用程度排序分别为术后并发症、体重指数、困难气道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病情分级。(3)应重视对肥胖/可疑OSA患者的术前评估,尽量完善其术前准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麻醉苏醒期的病情观察重点为患者拔管指征的评估及拔管后有效通气功能的维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以及术后躁动等,配合麻醉医生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关原因分析以及相应处理。
【图文】:

控制论


控制论在本研究中的体现与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73.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睿;;2012年心脏病和脑卒中研究领域的十大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2 ;战争、健康保护和旅游业——危机和复苏的时代(克罗地亚:1991-1997)[J];旅行医学科学;1998年03期

3 陈善桂,张健,顾尔伟;麻醉恢复室病人的监测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3年06期

4 范冬莲,沈金秀;麻醉恢复室老年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03期

5 邓金娣;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年11期

6 毛秀丽;吴治敏;吴英;曾俊;;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17期

7 刘春容;王淼;何莉;;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对策[J];广州医药;2008年06期

8 李秀芬;;麻醉恢复室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年30期

9 董孟林;贾鹏云;纪红;;麻醉恢复室的作用及护理体会[J];北京医学;2011年01期

10 戚引芝;;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曼丽;王敏;迟梦琳;;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2 李淑芳;;麻醉恢复室护士必须掌握的问题[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赵宝生;陶国才;鲁开智;邓安智;陈志美;张丹;;构建高效麻醉恢复室[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杜婷;汤晋;;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的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5 粱耀珍;黎彩玲;常后婵;;麻醉恢复室病人低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6 刘娟;陈志美;曾俊;;论患儿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0年

7 朱红;逢春霞;李琳章;魏艳敏;;影响病人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王素华;;麻醉恢复室的建立及初步运作体会[A];河南省第八次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资料汇编[C];2006年

9 毛秀丽;吴治敏;吴英;;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10 文素芳;龚平;蒋奕红;;麻醉恢复室内甲状腺病人的护理管理[A];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何谓PACU[N];大众卫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传刚;重症OSAHS患者术后恢复早期治疗模式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7年

2 王强;不同负压引流模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3 屠江锋;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及原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楚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术后复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2 祁海鸥;浙江省三级医院麻醉恢复室护理现状调查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余慧;右美托咪定对PACU中患者导管耐受性及术后影响的临床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4 常博;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及生活质量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5年

5 吉冯飞;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涂儒鸿;一种基于大宗病例的预测腹腔镜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分系统[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进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8 帕恩(Pawan Singh Bhat);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罗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10 章子函;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理及防治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5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625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1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