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及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7 10:32
目的:调查中国住院病人营养状况,探索发生营养不良及影响住院时间(LOS)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参加"世界营养日"活动,以问卷形式收集2018年11月15日全国11家医院住院病人的营养相关状况,30 d后随访病人临床结局。结果:我国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1.6%、20.7%。存在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者有59.7%获得营养干预,而营养良好者仅21.9%获得营养干预。曾入住ICU的病人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53.4%,LOS 15.5 (10.0~26.0) d均显著高于未曾入住ICU者30.6%,LOS 10.0 (6.0~16.0) d,P<0.001。曾入住ICU、住院期间计划手术、活动力差、入院前1周饮食量减少、近3月体质量下降是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男性、营养状况差、住院期间行手术治疗、曾入住ICU、调查当天饮食量减少、近3月体质量下降是LOS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住院病人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但国内营养支持治疗逐年规范。曾入住ICU、饮食量减少、近3月体质量下降是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及病人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文章来源】:肠外与肠内营养.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10/2016/2018年营养支持治疗对比
“世界营养日”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权威的针对住院病人的营养调查,旨在与营养不良作斗争,改善卫生保健机构的营养保健流程。2008年,蒋朱明等报告我国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2.0%和35.5%[5]。Sauer AC等基于2009~2015年美国“世界营养日”数据报告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2.7%[9]。本研究通过营养日活动,纳入中国多家综合医院,收集反映中国住院病人营养状况的最新数据。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1.6%和20.7%。曾入住ICU、计划行手术治疗、活动能力差、近3月体质量下降及入院前一周进食量减少是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2019年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GLIM)诊断标准共识提出:排名前5位的诊断标准包括3个表型标准(体质量下降、低体质量指数、肌肉减少)和2个病因标准(食物摄入或吸收减少、炎症或疾病负担)。诊断营养不良,至少有一个表型标准和一个病因标准[10]。本研究结果与GLIM共识相符,也可为共识的进一步更新提供坚实的临床数据支持。图3 2010/2016/2018年营养支持治疗对比
女性病人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男性(38.2%vs 29.0%,P=0.003),老年人(>65岁)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更高(38.7%),此外,罹患肿瘤、曾入住ICU、住院期间计划手术、入院前一周及营养日当天饮食量减少、近3月体质量下降、活动能力差均与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将上述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曾入住ICU(P=0.001)、住院期间计划行手术治疗(P<0.001),活动能力差、近3月体质量下降、入院前一周进食量减少是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营养良好的病人,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者30 d后的仍在院率及转院率较高(P<0.05),见图2。2.4 营养支持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徽地区多中心住院病人肠外营养使用状况横断面调查研究[J]. 沈娟,秦侃.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8(04)
[2]临床营养治疗现状:挑战及对策[J]. 吴国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8(01)
[3]我国东、中、西部大城市三甲医院营养不良(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调查[J]. 蒋朱明,陈伟,朱赛楠,姚晨,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调查协作组.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06)
[4]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营养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2941590
【文章来源】:肠外与肠内营养.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10/2016/2018年营养支持治疗对比
“世界营养日”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权威的针对住院病人的营养调查,旨在与营养不良作斗争,改善卫生保健机构的营养保健流程。2008年,蒋朱明等报告我国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2.0%和35.5%[5]。Sauer AC等基于2009~2015年美国“世界营养日”数据报告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2.7%[9]。本研究通过营养日活动,纳入中国多家综合医院,收集反映中国住院病人营养状况的最新数据。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1.6%和20.7%。曾入住ICU、计划行手术治疗、活动能力差、近3月体质量下降及入院前一周进食量减少是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2019年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GLIM)诊断标准共识提出:排名前5位的诊断标准包括3个表型标准(体质量下降、低体质量指数、肌肉减少)和2个病因标准(食物摄入或吸收减少、炎症或疾病负担)。诊断营养不良,至少有一个表型标准和一个病因标准[10]。本研究结果与GLIM共识相符,也可为共识的进一步更新提供坚实的临床数据支持。图3 2010/2016/2018年营养支持治疗对比
女性病人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男性(38.2%vs 29.0%,P=0.003),老年人(>65岁)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更高(38.7%),此外,罹患肿瘤、曾入住ICU、住院期间计划手术、入院前一周及营养日当天饮食量减少、近3月体质量下降、活动能力差均与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将上述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曾入住ICU(P=0.001)、住院期间计划行手术治疗(P<0.001),活动能力差、近3月体质量下降、入院前一周进食量减少是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营养良好的病人,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者30 d后的仍在院率及转院率较高(P<0.05),见图2。2.4 营养支持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徽地区多中心住院病人肠外营养使用状况横断面调查研究[J]. 沈娟,秦侃.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8(04)
[2]临床营养治疗现状:挑战及对策[J]. 吴国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8(01)
[3]我国东、中、西部大城市三甲医院营养不良(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调查[J]. 蒋朱明,陈伟,朱赛楠,姚晨,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调查协作组.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06)
[4]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营养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2941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9415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