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良及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0-12-28 09:04
目的改良新生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测量置管长度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的171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6月—2019年4月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的90例新生儿作为试验组,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的81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测量置管长度方法对PICC尖端到位率及置管完成时间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尖端到位率为83.33%,对照组为2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改良法测量新生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置管长度,能有效提高PICC导管尖端到达理想位置的精准度,并缩短了PICC置管完成时间。
【文章来源】:中华护理杂志.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干预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PICC尖端到位率比较
2.3 两组PICC置管时间比较
2.4 不同体重患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长度的情况(表1)
3 讨论
3.1 采用改良的新生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测量置管长度的方法提高了导管尖端到位率并缩短了置管时间
3.2 不同体重患儿与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长度的关系
4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头皮静脉行PICC置管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 陈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1)
[2]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 罗飞翔,陈朔晖,程晓英,樊小燕,王琴,尹雅郡. 中华护理杂志. 2017(08)
[3]新生儿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 吴旭红. 中国护理管理. 2017(02)
[4]中医药防治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 张玉萍,廖彬,晋李,王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01)
[5]新生儿经颞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护理[J]. 葛丽丽,于新颖,孙晓明. 上海护理. 2013(06)
[6]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可行性[J]. 郭舒文,谢丽琴,许丽萍,郑淑敏,曾丽丽. 中华护理杂志. 2012(02)
[7]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与集束干预策略[J]. 汤文决. 中华护理杂志. 2012(01)
[8]经头皮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J]. 楼晓芳,朱海虹,马美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09)
本文编号:2943483
【文章来源】:中华护理杂志.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干预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PICC尖端到位率比较
2.3 两组PICC置管时间比较
2.4 不同体重患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长度的情况(表1)
3 讨论
3.1 采用改良的新生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测量置管长度的方法提高了导管尖端到位率并缩短了置管时间
3.2 不同体重患儿与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长度的关系
4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头皮静脉行PICC置管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 陈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1)
[2]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 罗飞翔,陈朔晖,程晓英,樊小燕,王琴,尹雅郡. 中华护理杂志. 2017(08)
[3]新生儿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 吴旭红. 中国护理管理. 2017(02)
[4]中医药防治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 张玉萍,廖彬,晋李,王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01)
[5]新生儿经颞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护理[J]. 葛丽丽,于新颖,孙晓明. 上海护理. 2013(06)
[6]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可行性[J]. 郭舒文,谢丽琴,许丽萍,郑淑敏,曾丽丽. 中华护理杂志. 2012(02)
[7]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与集束干预策略[J]. 汤文决. 中华护理杂志. 2012(01)
[8]经头皮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J]. 楼晓芳,朱海虹,马美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09)
本文编号:2943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9434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