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实施综合干预后的效果。 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考虑经济条件、老龄化程度抽取石河子市两个社区,每个社区各选取80名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决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发放宣传手册,综合干预包括发放宣传手册、集体授课、家庭访视和电话督导。研究者分别在干预后1个月、6个月和8个月评价干预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和行为、腰背部疼痛、FRAX概率值及跌倒情况。 结果:本研究共完成156名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人,研究结果显示: 1.干预后1个月、6个月和8个月,,在知识项目总分和各分项目得分上,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干预后1个月,两组的行为项目总分和各分项目得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在行为项目总分和各分项目得分上,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8个月,两组仅在行为项目总分和分项目饮食行为得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行为和摄钙行为得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干预后1个月、6个月和8个月,干预组腰背部疼痛得分均比对照组低,且在干预后8个月,两组腰背部疼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干预后1个月、6个月和8个月,两组FRAX概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在干预后1个月、6个月和8个月,干预组发生跌倒的老年人均少于对照组,且在干预后6个月和8个月,两组发生跌倒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纯发放宣传手册相比: 1.综合干预可提高研究对象的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水平,但知识的记忆需要被定期强化,健康教育干预需要定期开展。 2.综合干预可改变研究对象骨质疏松预防行为,但行为的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研究对象持久坚持。 3.综合干预可缓解研究对象腰背部疼痛症状。 4.综合干预对降低研究对象FRAX概率值效果不明显。 5.综合干预可预防老年人跌倒。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综合干预 FRAX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73.2
【目录】:
- 导师评阅表3-8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前言11-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2 研究目的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14-24
- 2.1 研究对象14
-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4
- 2.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14
- 2.2 研究方法及工具14-16
- 2.2.1 研究方法14
- 2.2.2 研究工具14-16
- 2.3 研究过程16-22
- 2.3.1 预实验16
- 2.3.2 样本含量的估计16
- 2.3.3 抽样和分组方法16-17
- 2.3.4 干预方案17-19
- 2.3.5 干预实施19-21
- 2.3.6 资料收集21
- 2.3.7 质量控制21-22
- 2.4 试验研究路线22
- 2.5 统计分析22-24
- 第三章 结果24-38
- 3.1 基线调查结果24-28
- 3.1.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24-25
- 3.1.2 研究对象有关骨质疏松预防的基本生活行为方式25-27
- 3.1.3 研究对象有关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及获取途径27
- 3.1.4 研究对象有关骨质疏松预防的态度27-28
- 3.2 在健康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得分、行为得分、腰背部疼痛得分及 FRAX 概率值的比较28-29
- 3.3 在健康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各时点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和行为得分、腰背部疼痛得分、FRAX 概率值及跌倒发生率比较29-38
- 3.3.1 两组各时点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得分比较29-32
- 3.3.2 两组各时点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行为得分比较32-34
- 3.3.3 两组各时点腰背部疼痛得分比较34-35
- 3.3.4 两组各时点 FRAX 概率值比较35-36
- 3.3.5 两组各时点跌倒发生率比较36-38
- 第四章 讨论38-43
- 4.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分析38-39
- 4.1.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38
- 4.1.2 研究对象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的基本生活行为方式38-39
- 4.1.3 研究对象有关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及获取途径39
- 4.1.4 研究对象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的态度39
- 4.2 干预对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影响39-40
- 4.3 干预对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行为的影响40-41
- 4.4 干预对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影响41
- 4.5 干预对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 FRAX 概率值的影响41-42
- 4.6 干预对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跌倒的影响42-43
- 第五章 结论43-44
- 5.1 结论43
- 5.2 研究的创新点43
- 5.3 研究的局限性43-44
- 参考文献44-48
- 文献综述48-59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60
- 附录一60-61
- 附录二61-69
- 作者简介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姜保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2年05期
2 陈友华,颜晓东,陈远华,杨红叶;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发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年11期
3 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年02期
4 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年02期
5 Ego Seeman,赵燕玲;国际骨质疏松大会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趋势[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3年05期
6 刘群,赵智,王子尧;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健康教育[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程继武,肖德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预测[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4年01期
8 朴海燕 ,詹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协作诊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年10期
9 林拓,吴建能,张巧云;~(89)锶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10 戚少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康复对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泉森;;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与治疗难点[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江新;刘曦明;;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林拓;吴建能;张巧云;;~(89)锶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A];第二届全国核素显像及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王昌兴;陈龙;吴建民;林向叶;沈建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进展[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志芳;郑丽丽;韩超;吴文迅;;2011年河南地区部分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徐三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策略[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7 严世贵;;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处理[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8 杨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固定原则[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何健能;王昌兴;沈建国;姜滔;董黎强;尹航;刘琦;;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陈国庆;郑伟涛;胡声宇;王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实验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晓榕;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加紧制定[N];健康报;2008年
2 胡德荣;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魏开敏;防范骨质疏松性骨折[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衣晓峰;什么引发北方寒冷地域骨质疏松性骨折[N];健康报;2009年
5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 王以朋;骨质疏松性骨折需标本兼治[N];健康报;2011年
6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 戴\戎;骨质疏松性骨折新对策[N];健康报;2007年
7 轩和 林乾;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7种预示因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殷浩 端木 群力;骨质疏松性骨折de判断与家庭救治[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李晓林;老年骨折和青壮年骨折的治疗是一样的[N];家庭医生报;2009年
10 小正;仅凭T值阈值不足以评估骨折危险[N];保健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忠良;低能脉冲超声波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2 庄洪;骨康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Ⅰ、Ⅱ型胶原及CTGF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强;长春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素香;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3 聂玮;雷奈酸锶对大鼠胫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张文均;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脊柱形态特征和活动能力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5 黄海明;粗聚焦高能震波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3年
6 赵玉玺;α-玉米赤霉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朱龙涛;定量CT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陈彦东;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回顾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蒋梁华;粗聚焦高能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骨微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10 王新风;高能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32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