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率叩背法对VATS肺叶切除术后排痰效果的观察
发布时间:2017-05-03 01:11
本文关键词:高频率叩背法对VATS肺叶切除术后排痰效果的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率叩背排痰法与传统叩背排痰法对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腋下小切口肺癌肺叶切除患者术后排痰的效果。通过术前排痰状况、呼吸功能状况、血PH值、PaCO2及术后排痰效果、术后呼吸功能状况、术后血PH值、PaCO2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为评价指标,评价高频率叩背排痰法对VATS肺叶切除术后排痰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住院接受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腋下小切口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方法为:①观察组采用高频率背部叩击手法排痰:患者取坐位,上身稍前倾,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床边,嘱患者用术侧上臂按压手术伤口,健侧手向内侧拉拢术侧上臂,护士一手按压于患者术侧上臂外侧,尽量减少胸壁震动和切口疼痛,以免增加胸部切口的张力,引起疼痛和影响切口愈合。护士将另一只手五指并拢,手背拱起成杯状,尽量放松手腕关节,利用腕关节的抖动力量轻叩在患者的背部从外向内、自下而上,轻而快地叩击患者背部,叩击频率为150~200次/min。叩完一侧可换叩击另一侧,叩击的同时嘱患者腹部用力轻声咳嗽,叩击力度以患者可以接受为宜,若患者主诉伤口疼痛可以适当减轻叩击力度,或换叩另一侧背部。连续而有节奏的叩拍,叩拍的相邻两次,部位应重叠1/3(避开脊椎部位);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背部叩击手法排痰:患者坐位、护士手型、叩击力度、协助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叩击方向和部位均与观察组相同,只减慢了叩击频率,频率100次/min;③两组患者均为每2h叩击一次,每次5-10min(包括协助患者排痰)。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2~78岁,平均55.2±3.8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3~76岁,平均54.6±3.2岁。两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1)排痰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每分钟27.23±1.21次,对照组呼吸频率每分钟26.65±1.2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0290.11±3.88%,对照组Sa0289.89±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排痰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呼吸频率每分钟18.55±2.12次,对照组呼吸频率每分钟20.89±2.35次,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a0296.18±2.68%,对照组91.64±1.22%,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PH值、PaCO2指标的比较 (1)排痰前两组患者PH值、PaCO2的比较 ①PH:观察组PH7.15±0.005,对照组PH7.23±0.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PaCO2:观察组PaCO265.65±1.22mmHg,对照组PaCO266.12±1.1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排痰后两组患者血PH值、PaCO2指标的比较 ①PH:观察组PH7.34±0.05,对照组PH7.2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②PaCO2观察组PaCO247.56±1.23mmHg,对照组PaCO253.45±1.2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24h排痰量、胸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1)观察组平均24h排痰量24.57±3.54ml,对照组平均24h排痰量15.2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观察组胸管拔除时间4.56±1.52天,对照组胸管拔除时间5.98±2.0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观察组住院时间8.59±1.64天,对照组住院时间10.52±2.1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使用高频率叩击手法排痰可以促进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的恢复,为术后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2有效地咳嗽排痰,可有效地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通气障碍,解除呼吸道粘液潴留,达到预防肺部并发症以及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目的。其有效地消除气道分泌物,缩短了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时间,使患者的有效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3医疗技术的改变带动了护理方法的改变,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伤口不在叩背区域,具有患者承受高频率排痰的基础。
【关键词】:高频率叩背排痰法 肺叶切除 排痰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73.7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3
- 前言13-21
- 1 研究现状、成果13-18
- 2 有效排痰的理论依据18-20
- 3 研究目的20-21
- 对象和方法21-24
- 1 研究对象21-22
- 1.1 样本的选择21
- 1.1.1 纳入标准21
- 1.1.2 排除标准21
- 1.2 样本量计算21
- 1.3 分组方法21-22
- 2 研究指标和工具22
-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22
- 2.2 仪器设备22
- 3 研究方法22
- 3.1 观察组22
- 3.2 对照组22
- 4 资料收集22-23
- 4.1 各指标测量的时间22-23
- 4.2 资料收集步骤23
- 5 质量控制23
- 5.1 资料收集阶段23
- 5.2 资料录入阶段23
- 6 统计分析方法23
- 7 伦理问题23-24
- 研究技术路线24-25
- 结果25-28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25
- 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各指标的比较25-28
-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指标比较26-27
-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指标比较27-28
- 讨论28-32
- 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干预前治疗状况28-29
- 2 高频率叩背排痰对患者术后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29-30
- 3 高频率叩背排痰对患者术后血PH值、PaCO_2数值的影响30
- 4 采用高频率叩背排痰可减少住院时间30-32
- 结论32-33
- 1 主要结论32
- 2 研究局限性32-33
- 参考文献33-37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7-38
- 综述38-47
- 综述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当霞;张莉;刘存英;;心胸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学;2006年09期
2 罗侨端;开胸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缺陷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1999年10期
3 潘伟平;林嘉旋;安静怡;杨植桥;;咳痰困难患者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10期
4 应燕萍;;视听教材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19期
5 周书平;;不同排痰方式对预防胸部手术病人肺部并发症的对比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16期
6 王金招;罗燕;黄樟凤;;膨肺联合振动排痰机对老年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12期
7 周明娟,郑劲平;肺切除手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J];广东医学;2004年04期
8 刘纯影;黄敏清;赵舜珍;;选择不同拍背时机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9年12期
9 黄惠桥;应燕萍;莫丽勤;温少香;陈湘;罗玉华;黄红燕;常裕;;呼吸功能系统锻炼指导光盘在开胸手术患者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8年02期
10 张静华,石艳;系统呼吸功能训练预防胸部术后并发症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年09期
本文关键词:高频率叩背法对VATS肺叶切除术后排痰效果的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3420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