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营养评估对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系统营养评估对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及预后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足对疾病的转归有直接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神经系统疾病易致吞咽障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异常以及颅内高压引起的频繁呕吐等造成营养供给困难,同时神经重症患者胃肠功能受疾病的影响导致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从而不能满足疾病及应激状态下机体的营养需要。然而因疾病或抢救治疗的需要,神经重症患者往往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易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造成消耗增多,进而更容易引发营养不足的发生。神经重症患者营养不足将导致患者原发疾病加重,免疫功能受损,使机体感染的易感性增强、并发症增多,影响患者预后的问题严重。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传统的营养评估方法不全面,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时,对营养不足的严重程度及影响的评估方法不系统,使得营养支持治疗医嘱不具体、针对性差,可操作性差,从而影响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有效实施,该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务工作者。神经系统疾病专科特点易导致营养不足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及时、全面、客观、准确的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系统的营养评估及个体化营养支持。本研究致力探讨系统营养评估方法对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临床资料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患者,借鉴营养支持“集中化”的管理模式,组建神经重症营养支持小组,其中成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师、临床营养师、临床药师等。运用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及评估工具,(人体学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MAC)、小腿测量(CC)等,实验室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淋巴细胞计数等,复合性营养评估工具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24小时内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用excel制作“随机数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支持;试验组由营养支持小组进行系统营养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包括给予营养支持患者比例),治疗前后营养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等),肺部感染发生率、时间及病原分布,机械通气时间(MV),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患者转归等预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频数或百分比来表示;两组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计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使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为0.05,统计软件为SPSS21.0.。结果试验组共纳入病例86例,对照组纳入病例共82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APACHE Ⅱ、第一诊断)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途径均以肠内营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4.7%,67.1%,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途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9);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降低,且AL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试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时间多集中在入院第3-11天,且感染的病原菌均以革兰氏阴性菌(G-)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NICU住院时间分别为4.9±5.124天,6.93±4.9天,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9)。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疾病转归分布进行比较,试验组好转率比对照组高(65.1%VS 45.1%),死亡率较对照组低(2.3% VS 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系统的营养评估能早期、准确诊断营养不良及其程度,为神经重症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动态的评价不断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可以降低低蛋白血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NICU住院天数,提高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对改善神经系统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神经重症 系统营养评估 营养支持 肺部感染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73.74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4
- 前言14-16
- 1 研究对象和分组16-17
- 2 研究方法17-20
- 3 结果20-24
- 4 讨论24-26
- 全文总结26-27
- 参考文献27-29
- 文献综述29-44
- 参考文献38-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震宇,王效民,于仁祥,彭友缘;营养支持治疗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年04期
2 蔡威;营养支持小组在医院中的运作和作用[J];上海护理;2002年04期
3 吴肇光;对营养支持现状的随想[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4 吴国豪;家庭营养支持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5 王玉莲;营养支持治疗现状与发展问题的探讨[J];中华烧伤杂志;2004年06期
6 李强;江志伟;;家庭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年05期
7 吴宗键;;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是营养支持治疗的发展方向[J];上海医药;2010年06期
8 王艳;;危重症的营养支持[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年03期
9 赵东利;癌症恶病质及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年05期
10 郭大庆,赵鹏;浅谈基层医院如何开展营养支持治疗[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片红;;家庭营养支持治疗进展[A];营养、健康与疾病防治——浙江省第九届临床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颖鹤;;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仅仅关注能量吗?[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暨第二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2013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钟亚平;;妇科术后病人的早期营养支持对疗效的影响[A];营养、健康与疾病防治——浙江省第九届临床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田艳梅;孔艳霞;徐东娟;;危重病人营养支持体会[A];第11届中国营养学会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何振扬;殷红梅;邢娟;谢晓红;;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临床应用十四年回顾性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伍晓汀;;改善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海桃;;危重症与营养支持[A];第8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朋;;营养支持在常见疾病中的合理使用[A];2012年全国医院药物治疗风险管理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2年
9 张片红;;家庭营养支持的应用[A];2012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郑培奋;;医务人员营养认知与营养支持及结局[A];2013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鸣 龚怡;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N];南京日报;2004年
2 龚怡;恶性肿瘤的营养支持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整理 施敏;营养支持 有规范不逾矩[N];健康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e,
本文编号:354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35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