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08 18:47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下肢偏瘫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下肢偏瘫患者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表1)
2.2 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3)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 李圣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1)
[2]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闭链运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分析[J]. 孙彩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1)
[3]MOTOmed下肢功能训练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 周晶,杨丹,魏蒙,黄彩虹,赵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30)
[4]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尉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19(12)
[5]太极拳和八段锦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和表面肌电的效果[J]. 杨慧馨,刘晓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01)
[6]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平衡功能的影响[J]. 韩振翔,陈文华,周一心,祁丽丽,陆静珏,许文杰,王宏林,张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08)
[7]综合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J]. 叶佳辉. 双足与保健. 2018(13)
[8]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 靳亚鲁,方诚冰,薛娜,殷翠萍,张杨. 中国康复. 2018(01)
[9]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梗塞合并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李明娟,王佳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02)
[10]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范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22)
本文编号:368823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表1)
2.2 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3)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 李圣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1)
[2]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闭链运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分析[J]. 孙彩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1)
[3]MOTOmed下肢功能训练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 周晶,杨丹,魏蒙,黄彩虹,赵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30)
[4]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尉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19(12)
[5]太极拳和八段锦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和表面肌电的效果[J]. 杨慧馨,刘晓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01)
[6]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平衡功能的影响[J]. 韩振翔,陈文华,周一心,祁丽丽,陆静珏,许文杰,王宏林,张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08)
[7]综合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J]. 叶佳辉. 双足与保健. 2018(13)
[8]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 靳亚鲁,方诚冰,薛娜,殷翠萍,张杨. 中国康复. 2018(01)
[9]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梗塞合并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李明娟,王佳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02)
[10]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范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22)
本文编号:3688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36882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