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口服乳果糖治疗急性及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观察与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4-07-24 10:22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临床上是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我们将乳果糖长期运用于治疗急性及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结合口服乳果糖肠道内产生内源性氢气这一作用探讨乳果糖治疗肝衰竭的新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54例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均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一2010年10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病毒性肝炎30例,药物性肝损伤24例。肝衰竭早期26例,中期28例。5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其中28例有睡眠障碍,计算力、定向力下降的肝性脑病前驱期症状。诊断符合2006年肝衰竭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乳果糖治疗组(34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给予甘利欣、思美泰等保肝、退黄、对症治疗。乳果糖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8周的口服乳果糖治疗。

 

  1.3 主要试剂及检测用Beckman2Coulter CX9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检测试剂对血清总胆红素(TBII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及血氨等生化项目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 。检验,Pd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经过8周的治疗,有4名患者自动出院。其中乳果糖组1例,对照组3例。发生自发性腹膜炎16例,其中乳果糖组2例,对照组1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果糖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有18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调整剂量及对症治疗后,腹泻症状消失,其他无不良反应。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TBII,ALT,AST,ALB,PTA 和血氨等检测值上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PTA及血氨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ALB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乳果糖组患者血中TBIL及血氨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乳果糖组患者PTA升至4O 以上的时间要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护肝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口服乳果糖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TBIL及血氨下降更为明显;PTA 升至4O%以上的时间缩短,证明长期口服乳果糖可以促进肝脏功能恢复。乳果糖是一种甚少在小肠分解和吸收的双糖,乳果糖摄入后仍以完整的分子形态进入结肠,在结肠双歧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和醋酸,酸化肠道。酸性环境可使氨和其他两性氮毒性物质转变成离子形式而难以被肠道吸收从而降低血氨。同时乳果糖可以减少并及时排出胃肠道内细菌,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降低移位人血的细菌数量,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避免因内毒素血症对机体造成的“二次打击”。但以上观点无法完全解释乳果糖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无明显血氨升高、无明显内毒素血症的患者,笔耕论文新浪博客,联合乳果糖治疗仍能缩短病程,故推测有新的机制存在。

 

  在多种病理因素所致的细胞损伤中,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导致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活性氧簇(R0S)在氧化应激早期大量产生,过多的ROS产生羟自由基(·0H),过氧化亚硝酸盐(0N00一),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0 )和一氧化氮(N0)。其中·OH 和ONOO一具有的强效氧化活性,可以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同时活化多条凋亡信号通路,如通过ROS/JNK/caspase一3通路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因此,抗氧化剂在抑制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病毒、药物等原因所致的肝脏损伤中,氧化应激也被认为是致细胞损伤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氢气(H )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H 是质量最轻的气体,分子小且呈电中性,很容易扩散,能轻易地穿过细胞膜及细胞器膜。氢分子可以选择性清除(OH),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还原损伤并抑制其凋亡;同时还可以下调炎症组织中炎性因子的水平,充当有效的还原剂且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H的治疗性作用已经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等由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损伤中得到证实 。

 

  乳果糖进入结肠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为乳酸和醋酸,同时释放出H ,其中大部分由肛门排出,14~21 经结肠壁弥散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至肺部呼出。此过程早已为我们所熟知,并用于氢呼气试验以检测小肠动力学。Chen等报道口服乳果糖产生H2的量类似于300 mL氢气盐水,并能起到相同的抗氧化细胞保护作用。因此,我们推测乳果糖治疗肝衰竭的作用可能与乳果糖在肠道产生内源性氢气有关,通过其还原作用抑制细胞氧化、细胞因子的产生及细胞的坏死及凋亡。但具体作用方式及效果还待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肝衰竭目前仍有较高的病死率,急需提高治疗有效率,H2具有抗氧化、抗凋亡、下调炎症因子等广泛作用,可能是治疗肝衰竭的新途径。国内外已有将氢气盐水、呼吸氢气等多种途径的H应用于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缺血再灌注等疾病。

 

  但是H2有易燃易爆性,患者吸人时有一定的风险;并且H2在常温水中溶解度极低,氢气生理盐水携带H2有限,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口服乳果糖可在人体内产生内源性氢气,经肠道血管吸收人血,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服用方便,安全有效,并且具有降低血氨,减少内毒素人血等多种作用机制,是临床治疗肝衰竭价廉物美的药物,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编号:4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4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6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