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福建省属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21:06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属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福建省属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提高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对护士职业倦怠的认识,为预防、消除及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相关的理论及实践指导,进而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失,提高职业认同感,稳定护士群体,为开展更深层次的护士职业倦怠研究拓宽视角,为进一步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1.文献研究法主要查阅、收集、整理与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相关的资料,并研读与护士职业倦怠相关的著作、文章。2.问卷研究法通过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对当今的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进行统计研究。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福建省7家省级三甲医院选取480名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危重症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一年以上的在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问卷采用中文版的NB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3.统计方法全部数据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 3.2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录入,调查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在接受调查的护士中无或轻微倦怠18.86%,轻中度倦怠30.91%,高度倦怠50.23%,职业倦怠在护士群体中属于高发状况,情绪衰竭严重,不利于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护理服务质量。2.护士人口学特征中年龄、岗位、护龄、夜班数、上班时间、病人数、与病人接触时间、职务与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P0.05)。3.积极应对与护士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0.05)。4.良好的社会支持与护士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0.05),它能有效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率。结论:福建省属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情况较为严重,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是护理管理者应当重视的人群,而实施长期有效的护理管理机制,则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稳定护理队伍。
【关键词】:护士 职业倦怠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7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前言10-17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12
  • 1.3 研究内容12-13
  • 1.3.1 国内外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12
  • 1.3.2 福建省属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12
  • 1.3.3 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12
  • 1.3.4 提出减少护士职业倦怠的政策建议12-13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4.1 职业倦怠13-15
  • 1.4.2 社会支持15
  • 1.4.3 应对方式15-17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7-20
  • 2.1 研究对象17
  • 2.1.1 纳入标准17
  • 2.1.2 排除标准17
  • 2.2 研究方法17-18
  • 2.2.1 文献研究法17
  • 2.2.2 问卷研究法17-18
  • 2.3 评价标准18-19
  • 2.3.1 职业倦怠的评价标准18-19
  • 2.3.2 社会支持的评价标准19
  • 2.3.3 社会应对的评价标准19
  • 2.4 数据收集与处理19-20
  • 3 结果20-32
  • 3.1 基本情况20-22
  • 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0-21
  • 3.1.2 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21-22
  • 3.2 护士职业倦怠情况22-28
  • 3.2.1 职业倦怠的基本情况22-23
  • 3.2.2 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情况23
  • 3.2.3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特点23-28
  • 3.3 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28-29
  • 3.3.1 社会支持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29
  • 3.3.2 应对方式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29
  • 3.4 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29-32
  • 4 讨论32-43
  • 4.1 福建省属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及发生规律32
  • 4.1.1 福建省属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基本情况32
  • 4.1.2 福建省属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规律32
  • 4.2 人口学特点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及原因32-34
  • 4.2.1 不同的年龄、护龄,护士职业倦怠不同32-33
  • 4.2.2 不同的性别、婚姻状况、子女数、学历,护士职业倦怠无差异33
  • 4.2.3 不同的职务、职称,影响着护士职业倦怠情况33-34
  • 4.2.4 不同收入情况,护士职业倦怠不具有差异性34
  • 4.3 工作特征对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及原因34-37
  • 4.3.1 不同的工作科室,护士职业倦怠不尽相同34-35
  • 4.3.2 不同的工作岗位,护士职业倦怠呈现新变化35
  • 4.3.3 不同编制情况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呈现新特点35-36
  • 4.3.4 每月夜班次数越多,护士职业倦怠越明显36
  • 4.3.5 从事现有岗位累计时间越长,职业倦怠感越强烈36
  • 4.3.6 每周工作时间的长短与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相关36
  • 4.3.7 与患者接触时间越长,护士职业倦怠的严重36-37
  • 4.4 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其他社会、心理等特殊因素37-40
  • 4.4.1 护理服务的特殊性成护士工作的压力源37
  • 4.4.2 角色模糊,护士的工作生活力不从心37-38
  • 4.4.3 组织领导的管理能力局限,易引起情绪疲惫38
  • 4.4.4 社会地位低,护士精神易受挫38-39
  • 4.4.5 护理价值难体现,护理工作热情难涨39
  • 4.4.6 再教育机会少,,个人成就感降低39
  • 4.4.7 医患关系空前紧张,护士人身安全受威胁39-40
  • 4.4.8 职业风险大,护理工作如履薄冰40
  • 4.5 社会支持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40-41
  • 4.6 应对方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41-43
  • 5 减少护士职业倦怠的政策建议43-47
  • 5.1 加强组织管理建设43-45
  • 5.1.1 建立管理制度,更新管理理念43
  • 5.1.2 落实各项政策法规,保障护士权益43
  • 5.1.3 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升护理质量43-44
  • 5.1.4 加强组织支持,稳定护理队伍44
  • 5.1.5 实行绩效考核,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44
  • 5.1.6 提供继续教育及晋升机会,激发工作热情44-45
  • 5.2 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建设45
  • 5.3 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45
  • 5.4 提倡人文管理45-46
  • 5.5 加强护士自我心理疏导46-47
  • 6 结论47-48
  • 7 创新与不足48-49
  • 7.1 创新48
  • 7.2 不足48-49
  • 8 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6
  • 致谢56-57
  • 附表57-64
  • 综述64-73
  • 参考文献7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文;;医院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3期

2 赵希彬;中专卫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成因[J];中等医学教育;1997年01期

3 谢丽丽;职业化生活走出职业倦怠[J];生活与健康;2005年11期

4 朱步冲;;职业倦怠的困顿与摆脱之路[J];家庭科技;2013年09期

5 刁万祥;于化青;金仲品;;职业倦怠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年04期

6 吴敏雁;魏蕊;;浅谈护士职业倦怠的自我调整[J];基层医学论坛;2006年20期

7 贺春生;范兴华;;工作特征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8 刘晓虹;;护士职业倦怠及其内在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年05期

9 朱云;林琳;;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J];家庭护士;2008年26期

10 陈丽棠;;职业倦怠对护士的影响与对策[J];广西医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初海庭;;山东省莱州市文泉学校 远离职业倦怠 塑造幸福社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2 朱永霞;李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A];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护理专科知识学术会议(神经科学组)论文集[C];2011年

3 樊召锋;俞国良;曾盼盼;;中小学教师竞争态度与职业倦怠的对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孔丽;;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第四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周燕;;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根源探究[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程科;陈秋燕;;震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创伤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杨桂菊;陈艾华;;医护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惠娟;沈鉴清;刘斌;;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袁永军;冯晨静;王广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惠娟;沈鉴清;刘斌;;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 李冬梅 张冬 许雅南;学习倦怠由职业倦怠延伸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李瑾;职业倦怠悄然流行[N];工人日报;2007年

3 西丰县教师学校 贺百健 西丰县第一中学 王晓燕;如何有效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N];铁岭日报;2007年

4 樟树市临江初中 付小平;消除“职业倦怠” 变压力为动力[N];宜春日报;2007年

5 声宏;职业倦怠症成了都市“流行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记者 薛惠娟;中小学教师成职业倦怠高发人群[N];河北日报;2009年

7 河西区恩德里小学 陈晓鸣;浅谈如何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N];天津教育报;2009年

8 明谊;以积极乐观态度消除职业倦怠[N];工人日报;2009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加强人文关怀 应对职业倦怠[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通讯员 邵春晓;职业倦怠已成为职场流行病[N];深圳特区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瑶;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表现与原因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徐婷;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3 郑梦春;养老从业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社工介入[D];苏州大学;2015年

4 常璇;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与留职意愿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陈莹;乌鲁木齐地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6 郭孟;宁波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况调查[D];辽宁医学院;2015年

7 王旭;奉化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8 孙铁;西安市一线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9 陈晓悦;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李良;监狱警察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属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2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442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2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