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医生管理模式的探讨及实践
本文关键词: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医生管理模式的探讨及实践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医生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以及该管理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病死率及再住院率、医疗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方法1.顺序入选2013年7月-2013年12月入住东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符合诊断标准的心衰患者16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7.80±13.42岁);护理医生组8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6.49±12.81岁)。2.对入选的心衰病人采用规范化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出院后随访六个月。护理医生组加强患者出院后的门诊随访以及电话或家庭访视,按时用药,饮食及运动指导。3.根据随访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相关参数、血浆NT-pro BNP、生活质量评分、运动能力、治疗依从性、病死和再住院发生率、医疗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4.统计学处理:用分类百分比或均数±标准差(x±s)表达变量的连续特性,用百分比表达变量的分类。并将临床研究的结果输进Excel数据库中,应用统计软件包(SPSS17.0)对数据的统计进行分析。独立样本中的混杂因素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来纠正,其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而分类变量则应用卡方检验,PO.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心功能分级:护理医生组NYHA分级基线时(3.15±0.41)级,平均(2.29±0.69)级,比基线时有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护理组NYHA分级基线时(3.29±0.41)级,平均(2.79±0.72)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功能参数:常规护理组心功能相关参数(LAD、FS、LVEF、LVEDD、LVESD)与基线时相比较,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医生组FS、LVEDD、LVESD、LVEF平均值分别为27.31±6.32、54.23±10.31、43.14±10.89、46.89±12.68,较基线时26.29±7.16、62.26±11.63、50.82±12.56、42.83±10.32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护理医生组患者体力评分13.26±4.35,较基线时16.37±3.56有显著改善(P0.05);常规组体力评分为16.37±3.56,基线时16.37±3.56,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运动能力:出院6个月后,护理医生组6MWT为296.20±47.87相比入院时238.45±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6MWT为262.95±38.76,相比入院时241.82±2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依从性: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护理医生组的心衰患者在称严格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测量体重、脉搏的测量、检测血压、尿量的记录、浮肿情况的观测及坚持体能锻炼的比例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6.病死和再住院发生率:护理医生组患者多次住院比例为2(2.5%),常规护理组患者为11(15.7%),护理医生组与常规组心衰患者两者之间相比较,护理医生组心衰患者的临床管理及药物治疗,显著减少了心衰患者的疾病死亡率以及因为心衰患者病情加重频繁住院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医疗费用:护理医生组较常规护理组总医疗费用(11413.09±13554.02比12924.58±8105.37)有所节省,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8.患者满意度:护理医生组“很满意”的比例(27.5%)比常规护理组(8.75%)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医生组比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1.护理医生的能力可以达到作为医生助理的要求。2.护理医生的护理相比常规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3.护理医生的护理相比常规护理能更好的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4.护理医生的护理相比常规护理能更好的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5.护理医生的护理相比常规护理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6.护理医生的护理相比常规护理能降低心衰患者的医疗费用。7.护理医生参与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心力衰竭 护理医生 管理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泰山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7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符号说明9-10
- 前言10-12
- 第一部分 心衰患者护理医生管理模式的探讨12-19
- 研究内容与结果12-19
- 第二部分 心衰患者护理医生管理模式的实践19-26
- 材料与方法19-26
- 研究结果26-35
- 讨论35-44
- 结论与建议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心功能研究会锦州会议记要[J];心功能杂志;1989年01期
2 ;中国心功能学会1989年工作的初步安排[J];心功能杂志;1989年01期
3 王永才;全国无创心功能学术研讨会[J];医教研究;1994年02期
4 杨丽君,关明杰,霍建勋,徐能义;伊盟伊旗蒙汉族青少年形态及心功能发育的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刘淑君;;小循环心功能无创伤检评价肺心病左心功能早期诊断[J];黑龙江医药;2000年06期
6 唐性淑;肺心病治疗前后心功能监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11期
7 黄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伴心功能衰竭3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3年04期
8 钱静,盛立军,左文述;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多西他赛临床应用的心功能观察[J];肿瘤防治杂志;2005年02期
9 王艳红;林朝胜;郝震;朱石太;杜绍荣;鲍卫东;;社区医疗对老年人心功能的监控体会[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7年03期
10 王志平;胡素华;张久山;;重症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监护[J];天津医药;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箫;肖建敏;;老年耳垂征阳性者心功能探讨[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刘峰;蓝以文;蔡国平;程胜乐;;测定心功能曲线新方法的初步临床研究[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申万红;刘子文;;体位对阻抗法测定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4 徐红蕾;周伟;叶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功能的影响[A];2006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沈利亚;仇克难;何彭孙;胡媛;黄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臧益民;潘真;朱妙章;;心功能无创测定方法的进展[A];全国冠心病防治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7 瞿晓娴;林建华;;心脏病患者孕期心功能评估新进展[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臧益民;朱妙章;董秀珍;张丙芳;;心功能无创测定方法的进展[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9 回丽芳;池静;;新疆吐鲁番地区50例正常老年人心功能观察[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10 吴忠;杨炳昂;李新明;苏哲坦;;应用多普勒组织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梁;运动前测测心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2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教授 智光;维护好你的心功能[N];健康时报;2004年
3 记者 朱伟光;我国首创小循环心功能理论和技术[N];光明日报;2000年
4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王建安 教授;步行6分钟检查心功能[N];健康时报;2008年
5 许锦东;自我测试心功能[N];民族医药报;2005年
6 陶子安;步行六分钟测试心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7 小美;心功能“对号入座”[N];保健时报;2004年
8 谢春来;日行千米 重塑心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9 许蓼梅;心脏病术后锻炼应有度[N];大众卫生报;2003年
10 王钟林;步行六分钟 可测心功能[N];大众卫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j;重呼吸法(间接Fick法)无创测定心功能的临床验证和初步应用[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文明;一氧化氮介入核素心室显像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和肺血管病变程度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3 范忠才;经冠状动脉移植不同类型干细胞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南阳;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冠脉架桥手术中评价心功能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5 赵子粼;应用祖细胞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心梗后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陈建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7 徐红新;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罗金文;小鼠条件性心脏特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敲除导致心功能降低和心肌肥厚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巩雪;生理性起搏对左室同步性和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毛姗姗;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新生儿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怀荣;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医生管理模式的探讨及实践[D];泰山医学院;2014年
2 杨帆;PCI术后急性心梗患者G-CSF、VEGF变化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任宁;丙丁酚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类延娜;脂联素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吕瑛;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6 梁万添;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中Galectin-3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D];汕头大学;2011年
7 唐东兴;康复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8 成永霞;黄连素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炎性标志物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王可;国产雷帕霉素长支架对患者心功能的中远期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10 陈红纲;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心脏聚停兔复苏成功率及复苏早期心功能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91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59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