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间歇充气加压泵对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12 23:27

  本文关键词:间歇充气加压泵对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间歇充气压力泵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血栓栓塞症 系统评价


【摘要】:背景及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DVT和PTE是同一疾病VTE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其发病可从无症状性到突发猝死,是威胁住院患者生命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但它也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院内获得性疾病。临床主要的血栓预防是使用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的方法,且以药物抗凝为主效果明确。但对于危重症患者特别是内科危重症患者而言,因其不如外科手术患者有明确的抗栓指征而未重视血栓的预防,再则因疾病的严重性可能存在使用抗凝药的禁忌或使用药物抗凝药可能带来高出血的风险,而使得药物抗凝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明确有效的抗栓替补方法成为内科危重症患者迫切需要。物理机械预防具有无创、无出血风险且对于肾功能不好的危重症患者不需监测血药浓度等的特点,最常见的有间歇充气加压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足底静脉泵(venous foot pump,VFP)、梯度压力弹力袜(graded compression stocking,GCS)或弹力袜(elastic stockings,ES),其中IPC最常用,已广泛用于各类型手术患者证明了血栓的预防的有效性[1,2],但其用于内科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的抗栓疗效及安全性还未很明确。而且相关研究对于ipc预防疗效的评价较单一、不全面,对pte的预防疗效存在一定的争议;与抗凝剂比较,ipc疗效的优劣性及安全性等需要进一步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analysis来探索ipc预防重症内科患者vt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有效利用气压泵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主要通过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质量评价参考cochranehandbook提供的评价标准,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步检索630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和查重,剔除文献486篇,选出潜在相关文献42篇。进一步全文阅读排除23篇,最终纳入19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5篇,中文14篇;(1)对内科危重症患者下肢dvt的预防:纳入文献17篇,其中15篇文献为ipc组与空白对照组的meta分析比较:ipc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较空白对照组明显有效(raterisk,rr=0.25,p0.0001[95%ci:0.15-0.41]),但存在较大的异质性(i2=63%50%,p=0.0003),根据对纳入研究的不同干预措施属性(是否对ipc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其它预防措施,如抗凝药、弹力袜)进行两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pc预防内科重症患者下肢dvt的有效率仍高于对照组(rr=0.17,p0.00001[95%ci:0.11-0.27])、(rr=0.23,p=0.006[95%ci:0.16-0.33]);别外2篇文献为ipc组与抗凝对照组比较的meta分析:与ipc组比,抗凝药组预防下肢dvt未见明显优势,其rr与95%ci在ipc与抗凝药比较中效应量横跨无效线,无统计学意义(rr=2.47,p=0.12[95%ci:0.79-7.75])。(2)ipc对内科危重症患者pte的预防:纳入文献7篇对ipc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pte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ipc预防肺栓塞的有效率并不优于对照组(rr=0.66,p=0.06[95%ci:0.43-1.02]),纳入的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43)。(3)ipc对内科危重症患者vte的预防:纳入文献中有7篇对vte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其中5篇研究为ipc与空白对照组的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ipc可有效预防内科危重症vte,其有效率优于空白对照组(rr=0.37,p=0.01[95%ci:0.17-0.79]),但存在较大的统计学异质性(i2=73%,p=0.005),根据纳入研究的实行干预措施长短(一类为每天24h均使用ipc,另一类为每天使用2次,每次使用30-40min)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pc预防vte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rr=0.76,p=0.0002[95%ci:0.66-0.88]),(rr=0.15,p0.00001[95%ci:0.07-0.35]);另外2篇研究为ipc与抗凝药对照组关于vte发生率的meta分析,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i2=53%,p=0.14),且仅有2篇文献无法进行亚组分析,故采用描述性分析。(4)ipc与抗凝药在出血情况的比较:共有2篇研究统计了ipc与抗凝药在预防血栓带来的出血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ipc在一定程度降低出血的风险(rr=0.45,p=0.03[95%ci:0.22-0.92])。(5)IPC对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分析:有3篇研究对ICU患者使用IPC预防血栓对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的影响进行统计,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IPC对ICU患者预防血栓分别在其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无统计学上的影响[Mean Difference,MD=-1.00,P=0.11,95%CI(-2.23-0.23)],[MD=-0.70,P=0.31,95%CI(-2.03-0.64)]。结论:IPC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重症内科患者VTE相关事件特别是下肢DVT的发生,同时与抗凝药物相比,IPC对于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的效果相当且没有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间歇充气压力泵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血栓栓塞症 系统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2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10
  • 英文摘要10-15
  • 前言15-17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17-24
  • 1 技术路线17-18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18-19
  • 3 文献检索19-20
  • 4 文献筛选20-21
  • 5 文献提取21
  • 6 质量评价21-22
  • 7 统计分析22-24
  • 第二章 结果24-35
  • 1 文献检索结果24
  •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研究信息24-25
  • 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25-26
  • 4 文献纳入的Meta分析结果26-32
  • 5 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32-35
  • 第三章 讨论35-39
  • 1 文献质量和证据强度35
  • 2 纳入文献的异质性35
  • 3 IPC能够有效地预防内科重症患者DVT的发生35-36
  • 4 IPC对预防内科重症患者PTE发生的作用有限36
  • 5 IPC对预防内科重症患者VTE发生的有效性36-37
  • 6 使用IPC可以有效避免使用抗凝药预防血栓带来的出血风险37-38
  • 7 使用IPC预防血栓对ICU患者其它相关因素影响分析38
  • 8 研究的局限性38-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文献综述: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44-55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莉;;易过床转运毯在转运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任海燕;牛娟;叶琪;魏燕;;对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现状的分析及应对[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李锦春;张寰波;刘荣;;老年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06期

4 崔健君,陈华;妇产科危重症患者相关监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年06期

5 李小宇,郑爱平,单沙林;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年12期

6 陆宏伟,王敏,杨正安,柏玲;大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价值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2期

7 朱进,张铮,徐英,刘汉,马明洲,何小卫;危重症患者评估系统软件的开发与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年11期

8 许长琼;;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6年03期

9 李旭;章志丹;马晓春;;危重症患者内分泌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年03期

10 岳宏;;危重症患者腹泻的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卫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救治危重症患者19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陆宏伟;;大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价值研究[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季宝琴;;浅谈危重症患者酸碱状况的分析方法[A];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第五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朱蕾;;危重症患者的肺部渗出影是感染吗?[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罗雅娟;周从阳;娄长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光;;危重症患者抑酸剂的选择[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和银;;危重症患者心电图异常种类、原因及预后的意义[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江旭;陈妍;;浅谈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黄玉茵;王玉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A];西南地区第12届肾脏病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苗晋霞;;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A];河南省急诊新理念、新视角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广东省中医院 谢东平;危重症患者真假寒热辨[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华;两种不同抗凝方法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比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路喃喃;凝血功能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刘孜卓;红霉素对危重症患者胃排空障碍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余红;生大黄鼻饲联合灌肠对危重症胃肠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5 段永暖;家庭赋权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6 马飞;危重症患者免疫细胞因子及免疫相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7 丁雯;四逆汤对肾阳虚危重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熊蕾;间歇充气加压泵对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9 孟建标;电针联合咪达唑仑对危重症患者镇静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张利利;神经危重症患者撤机方法和预测因素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4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664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