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岩石物理实验尾波观测中边界反射的影响分析(英文)
本文关键词:超声岩石物理实验尾波观测中边界反射的影响分析(英文)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物理实验 边界反射波 散射尾波 数值模拟
【摘要】:超声尾波是研究高频散射问题的最佳数据,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岩石物理实验证实超声尾波受到岩芯边界反射的严重干涉,有必要厘清在实验观测中,直达波后各续至波组成分及岩芯边界反射的影响。本文利用1MHz的超声纵波换能器,分别对无吸收衰减标准铝样和较强衰减的页岩岩芯进行实验,同时利用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实验观测波场,以便充分了解超声岩石物理实验中各续至波组的性质和来源。通过对比铝样观测波场及其模拟波场,定量分析了侧面和对穿不同位置接收的波场特征,侧边界反射对超声尾波时段的干涉特征,以及样品几何尺寸对尾波观测的影响。结合页岩岩芯超声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提高岩样径长比,可延迟侧边界反射的干涉作用,有效降低对超声尾波的影响。干涉超声尾波的主要边界反射波为PP波,其次为PS波、PPP波和PPS波,这些震相在超声尾波时段合成为具有陷频和频散特征的波组,其幅值达到直达波幅值的30%。页岩岩芯超声实验表明,岩样介质对高频能量的吸收和散射衰减作用极大地减弱了岩样侧边界反射对超声尾波时段的干涉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岩石物理实验 边界反射波 散射尾波 数值模拟
【基金】:supported by the Strategic Lea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me(Class B)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o.XDB10010400)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IntroductionUltrasonic rock physics experiments typically focuson the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of the direct waves inrocks.Other forms,such as coda waves,are not usedbecause of their complexity.However,similarly to directwaves,coda waves have many applic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龙生;;尾波研究现状述评(之二)[J];国际地震动态;1985年02期
2 华正兴,梁静,马云生,高龙生;北京1990年大海坨山地震尾波Q~(-1)随时间的变化[J];地震学报;1994年02期
3 雷素华;1981年盈江地震尾波的变化特征[J];地震研究;1983年04期
4 晏凤桐,莫宏进;1982年剑川地震的尾波[J];地震研究;1984年05期
5 汪德r,蔡鸿贤,王世泽;非线性船尾波的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9年04期
6 刘万琴,韦士忠,辛书义;北京地区尾波衰减的研究[J];地震学报;1990年04期
7 华正兴,高龙生,舒曦;内蒙古中部和新疆乌恰地区尾波Q及其随时间的变化[J];地震;1991年06期
8 高龙生;我国有关尾波研究的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1期
9 聂永安,曾健,,冯德益;三维尾波散射问题的理论研究[J];地震学报;1995年01期
10 程亚,徐至展,沈百飞,余玮;稀薄等离子体中的超短强激光脉冲孤子及尾波孤子[J];光学学报;199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明文;李小凡;张美根;朱童;;地震尾波相关分析及数值格林函数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希强;沈萍;李红;山长仑;季爱东;张萍;蔡明军;;山东地区尾波衰减和小震震源参数变化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华正兴;梁静;马云生;;北京地区尾波Q~(-1)随时间的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4 宋丽莉;葛洪魁;王小琼;郭志伟;;岩石物性变化的尾波干涉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华正兴;马云生;;滇西实验场区尾波的场地放大效应[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6 杨港生;马淑琴;;地震断裂带尾波衰减因子随时间变化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高龙生;华正兴;李瑞碹;;北京地区S波的平均自由程之估计[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8 王勤彩;冯向东;郑斯华;陈章立;;利用尾波包络线方法研究龙滩库区地壳的非均匀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魏伟;符力耘;;不同压力下的超声波多次散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根模;杨港生;;深井注水诱发地震尾波和纵波衰减同步观测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小琴;追逐水上飞翔梦[N];人民日报;2007年
2 陈思彤;中国滑水缘何异军突起[N];中国体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新运;衰减、场地响应等地震波传播相关信息综合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汪友梅;非线性等温与绝热电子等离子体尾波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卓;利用重复地震和尾波干涉技术监测地壳介质动态变化[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2 张国博;激光尾波场新型电子注入方案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王文武;基于尾波干涉技术的混凝土应力测量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庄晨旭;基于尾波干涉法的混凝土应力测量方法研究[D];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16年
5 戴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衰减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9年
6 李大海;组合脉冲强激光与稀薄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下的电子的尾波场加速[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金川;利用尾波干涉法研究水库蓄水引起的库区介质变化[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4年
8 苏道磊;冀鲁豫交界地区尾波Q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陶志鹏;激光等离子体尾场中电子加速和自聚焦效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13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01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