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3058
本文关键词: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土木 >> 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3058
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摘要】地震是人类在繁衍生息、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种可怕的自然灾 害,强烈地震常常以其猝不及防的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力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 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将围绕如何加强建筑工程 抗震设防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抗震设防 中图分类号: TU761 一、工程抗震及其意义 建筑工程抗震是指通过编制、实施抗震
防灾规划,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 和抗震加固,最大限度地抵抗和防御地震灾害活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取决于抗 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三方面,其中抗震设防烈度是基础,抗震设计 是保障,而施工质量是工程抗震的关键。实践证明,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的整体 质量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重要保障,是当前预防地震的最好办法。 地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抗震设防规划时所依据的地震烈度, 由国家主管部 门对建筑工程制定必须达到的抵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1976 年以前, 唐山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而震后修改为 8 度,同时期做出修改的还有北 京由 6 度调整为 8 度,天津由 6 度调整为 7 度。地震防设烈度是人为规定的, 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工程重要程度等因素,以达到安全目标和经济承受能 力的平衡。 1976 年后, 我国对地震灾害进行了大量研究, 主要成果体现在文献[1][2][3] 等标准与技术文件之中,其中《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于我国抗 震设计具有指导和规范双重意义,既是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也是建筑抗震 安全性的衡量标准,是建筑抗震必须坚决遵照的规范。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标准可 归纳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设计一般分为承载力验算和弹 塑性变形验算两个阶段,承载力验算是为了保证满足对于小震和中震的要求,而 弹塑性变形验算是对于重点薄弱部位进行检验, 并依据检验结果提出应对地震的 构造措施,实现对于大震的设防要求。 建筑施工质量是工程抗震的关键。汶川特大地震中,位于重灾区的北川六汉 希望小学,创造了没有一座房屋倒塌、没有一人因地震遭遇不测的奇迹,而承建 对策 建议 文章编号: 文献标识码:A 该希望小学的承建商,在受灾地区所建五栋希望小学全都不倒,足以体现工程质 量在抗震中的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对于抗震有重要意义,应予以特 别重视。 二、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 地震烈度是一个十分复杂、模糊和笼统的主观的概念。这一概念产生于人们 尚无有效的测量地震动物理参数的工具的时候。 当时的地震学者用它来描述和比 较某次地震在相关地区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地震烈度的概念发展至今,地震 烈度表是其目前最精细的使用参照。不可否认,地震烈度表仍然是非常粗略的。 由于地震烈度包括人的感受、地震动引起的响动之类无法量化的多重指标,这就 导致了每次强震过后,强震区的烈度划分总是存在争议。由于地震烈度具有多指 标综合性,在多个指标评定结果相差较多时,如何综合评定,这往往就取决于个 人主观决定。不仅如此,具体到衡量地震烈度的每个指标的应用同样带有较大的 随意性。目前的地震工程领域已经认识到包括结构类型,场地条件,震源机制在 内的诸多因素对地震作用的影响。在实际的结构抗震工程中,认识较为成熟的影 响因素已经考虑到结构抗震设计之中。 地震烈度为设防指标显然没有区分种种因 素造成的差异,从而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地震烈度是一个落后的概念。总而言 之,地震烈度是个十分粗略的概念,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使用这一概念作为抗 震设防指标是不恰当的。地震作为一个
本文关键词: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2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0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