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深圳湾总部大楼罕遇地震作用弹塑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6 03:07

  本文关键词:深圳湾总部大楼罕遇地震作用弹塑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超高层圆锥形建筑 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 完全偏心节点 核心筒斜墙过渡 弹塑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摘要】:深圳湾总部大楼为一栋高度为400 m的复杂超高层建筑,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密柱外框架由56根钢柱组成,梁柱连接采用完全偏心节点,外框架的刚度相对较弱。塔楼高区由于建筑体型收进,核心筒采用2层斜墙过渡收进。设计采用箱型钢梁和箱型钢柱组成密柱外框架,在核心筒剪力墙内埋设型钢加强,密柱外框架与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要求均提高至中震弹性。运用ABAQUS和BEPTA程序,将梁、柱和剪力墙的材料非线性在应力-应变层次上予以精确模拟,同时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进行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密柱外框架具有较高的抗震承载力,可以起到第二道抗震防线的作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的限值要求;密柱外框架与核心筒剪力墙的主承重构件均未出现明显损坏,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作者单位】: 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超高层圆锥形建筑 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 完全偏心节点 核心筒斜墙过渡 弹塑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分类号】:TU973.31
【正文快照】: 0引言超高层建筑通常采用外框架和内筒刚度均较强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或筒中筒结构,当外框架刚度不足时,可在外框架设置巨型斜撑,提高外框架的整体刚度。但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希望对建筑外立面尽量少产生遮挡,建筑外围通常要求较小的结构构件尺寸和尽量避免布置斜撑,这会造成作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宏,谢礼立;考虑地震环境的设计常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确定[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1期

2 肖克艰;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变形的简易判断[J];四川建筑;1999年03期

3 赖明,杨红;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切型结构的可靠性分析[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王锦文;;罕遇地震下光明新区公共服务平台特殊体系结构的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4年08期

5 钱稼茹,方鄂华,崔鸿超;长富宫高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时的安全检验[J];建筑结构学报;1992年03期

6 刘福章;;罕遇地震下高层建筑弹塑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27期

7 胡青松;潘东辉;叶成浩;;无锡恒隆广场罕遇地震下二道防线分析[J];建筑结构;2013年16期

8 秦从律;张爱晖;钱磊;;底商住宅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9 张亚东;王文宇;张海波;罗宏渊;;山东广电中心裙房C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09年S1期

10 孙福维;张茂会;;某轻轨桥梁地震性能分析[J];山西建筑;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亚东;王文宇;张海波;罗宏渊;;山东广电中心裙房C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胡青松;潘东辉;;无锡恒隆广场塔楼A在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志勇;黄吉锋;邵弘;李云贵;陈岱林;;大型复杂结构罕遇地震仿真分析EPDA软件进展[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志勇;;大型复杂结构罕遇地震仿真分析EPDA软件进展[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报告集[C];2007年

5 杨鸿;马臣杰;张良平;;南京青奥会议中心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吴东岳;翁和娟;梁书亭;朱筱俊;郭正兴;冯明霞;;32层装配式剪力墙整体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7 陈虎;杜军;钟玉柏;武芳;张良平;;某带局部转换层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婧邋陈穗华;432米高西塔可抗八度罕遇地震[N];广州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沛;渭南市体育场大跨度钢结枸屋盖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鲁小兵;高层框架—筒体剪力墙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王东超;罕遇地震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4 孙伟;基于性能的既有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评估[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5 赵宇欣;超高层建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6 王文俊;罕遇地震下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仕玉;防屈曲耗能支撑在桥梁减震设计中的初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0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040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