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在大型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拟静力试验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21 03:28

  本文关键词: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在大型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拟静力试验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 力-位移混合控制 拟静力试验 压剪受力


【摘要】:为了满足结构试验试件尺寸越来越大、边界条件越来越复杂的需求,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开发了大型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对试验系统的精确加载控制是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和取得准确试验结果的关键。通过介绍国内外现有的一些大型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与抗震试验中心的大型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压剪拟静力试验的竖向加载控制方法展开研究;提出应用力-位移混合控制法实现竖向力加载控制,基于MTS控制系统给出具体实施方案,并通过试验对比传统力控制方法与基于力-位移混合控制法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力控制方法虽然能很好实现稳定的竖向力,但很难保证试件的压剪受力状态;而力-位移混合控制法不但可以精确实现轴向力的加载控制,还能确保试件的压剪受力状态;基于力-位移的混合控制法对于该类加载试验系统的竖向力加载控制具有通用性,在大比例尺柱、墙等试件的压剪试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 力-位移混合控制 拟静力试验 压剪受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61120360、91315301、51308159)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32302110065,20132302120078)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QC2013C055)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5256)
【分类号】:TU317
【正文快照】: 地震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采取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提高结构抗震性能。而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准确评估结构或构件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随着建筑结构的大型化、复杂化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新型结构形式的工程应用,尤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杰;秦永元;罗绪涛;;直接力与气动面混合控制选择与分配[J];计算机仿真;2009年02期

2 张宇飞;;模糊-PID混合控制技术在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3期

3 孙凯,赵千川,郑大钟;自治供电系统的一种混合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1期

4 阎维明,谭平,周福霖;多结构混合控制体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3期

5 周建中,赵鸿铁,薛建阳;广义混合控制参数的理论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张旭红,周云,张善元;结构随机振动混合控制整体优化[J];工程力学;2003年01期

7 楼梦麟,辛宇翔;土层地基上建筑结构混合控制的减震效率[J];振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8 孔祥臻;蒋守勇;李永斌;;气动比例系统的智能混合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9 刘英杰;任眷西;;一种新型微机配料混合控制系统[J];机械工业自动化;1990年04期

10 贺风华,姚郁,卢迪;一类递阶混合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秀爽;张志军;;一种改进模糊切换方式下的混合控制研究[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宗基;;混合控制系统的建模[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汪舒生;;浮法玻璃工厂混合控制系统的应用构想[A];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分会2009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瑞强;霍伟;高为炳;;机器人自适应混合控制的一致方法[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原料混合控制[A];第四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会议文集[C];2011年

6 李智斌;王照林;李俊峰;;挠性空间结构自适应滑模混合控制[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7 刘文锋;何玉敖;;多态混合控制的控制机理[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8 张国华;吴智铭;;混合控制系统中高层控制器综合方法[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9 肖笛;程勉;高为炳;;机器人适从运动的鲁棒自适应混合控制[A];1992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刘学东;汪秉文;周平;;煤矿列车装车过程的混合控制方法[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婷婷;基于混合控制的网络拥塞控制系统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孙智涌;面向细胞注射的力/位混合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1年

3 马宪超;微量气体混合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富生;巨—子型框架减振结构体系风振主动、混合控制仿真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赵楠;基于DCS的化工芴结晶过程的批量混合控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6 陈栋;一种新型混合控制体系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3年

7 从闯;基于Smith预估补偿的模糊-PID混合控制在时滞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金然;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控制直流—直流降压转换器芯片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楼群;高层建筑风振的MRFD与轻型AMD混合控制系统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10 徐峰;高效率混合控制降压变换器芯片的设计[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71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071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8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