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高阶组合梁的界面摩擦效应
本文关键词:双层高阶组合梁的界面摩擦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高阶梁理论 组合梁 接触非线性 混合型有限单元 准静态分析
【摘要】:为了更真实地描述组合梁的力学行为,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梁的轴向和横向高阶变形的运动学假定.基于提出的高阶梁模型,得到了考虑界面不可穿透性、界面摩擦效应和非线性剪力键的双层组合梁模型静力分析的修正能量驻值原理.利用修正能量驻值原理,推导了该非线性组合梁模型的混合型高阶有限单元.在线性假定范围内对比分析了基于高阶梁理论、平面应力模型和Timoshenko梁理论的组合梁有限元应力分析,验证了高阶梁模型的可靠性;考察了界面不可穿透性与界面摩擦效应对组合梁静力行为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提出的高阶模型较经典梁模型更逼近于平面应力模型;界面不可穿透性与摩擦对组合梁静力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港航与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关键词】: 高阶梁理论 组合梁 接触非线性 混合型有限单元 准静态分析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9AA032303-2)
【分类号】:TU398.9
【正文快照】: 组合梁结构中各子梁通过剪力连接件的连接协同工作,可以较合理地发挥各子梁的材料力学特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和土木工程等领域.组合梁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对整体结构力学行为有着显著影响.最初,Newmark等[1]假定双层组合梁的界面为完全线弹性,且忽略各子梁间的横向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永佳;曹竞yN;董志亮;肖萌;王崇鑫;;海洋工程组合梁预制变形控制技术浅析[J];科技视界;2013年16期
2 季静,MarkA.Bradford;部分剪切连接的组合梁强度和延性性能(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2期
3 薛伟辰,李杰,何池;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与时随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4期
4 杨卫东,金熙男;某商场组合梁安全性能试验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5 陈时金;组合梁结构中管道铺设的应用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1期
6 汪德江;组合梁结构体系中管道铺设方式优选[J];住宅科技;2004年11期
7 程海根,刘建村,曾润忠;钢-砼组合梁考虑滑移时收缩徐变应力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年02期
8 刘齐茂;桁架组合梁的优化设计[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9 薛伟辰;李杰;何池;;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与时随分析[J];预应力技术;2005年06期
10 范旭红;骆英;吴元祥;;静力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受力性能[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旭栋;陈伟球;徐荣桥;;部分作用组合梁的瞬态响应[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2 施耀忠;;钢筋砼组合梁结合面抗剪有限元模型[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3 赵风华;杜建明;;新型组合梁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4 谭文辉;李达;;钢-混组合梁变形监测与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5 徐德新;杨绪佐;田建军;陈尚建;;蜂窝形组合梁在徐州彭城电厂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6 徐德新;张喜德;范崇仁;;连续蜂窝形组合梁的受力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7 陈兰;段利文;;柱边带缝隙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应用前景[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欣;吴迈;;组合梁有限元模型评述[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天;孙国良;;钢—砼组合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及挠度计算[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10 胡少伟;赵新铭;梅振华;叶祥飞;;滑移效应对预应力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星宇;“U”形钢木组合梁获技术创新奖[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龚世权;组合梁技术在玻璃幕墙工程中的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光辉;基于高阶梁理论的双层组合梁动静力响应分析[D];上海大学;2015年
2 王银志;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高山;组合梁平面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霍君华;预应力CFRP布加固腐蚀钢梁及组合梁的力学性能[D];东北大学;2011年
5 马宏伟;组合梁与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节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6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丽华;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设;高性能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型钢和水泥土共同作用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初磊;钢管混凝土柱与组合梁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3 孟德丽;不同类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卓霖;钢—竹箱组合梁受弯性能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陈大淀;滑移对高性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承载性能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刘俊珂;圆孔蜂窝组合梁的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7 杨洪志;带腹板开洞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郭超;钢—混凝土组合梁应力分析及截面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永方;蜂窝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10 郭芹;考虑截面刚度的组合梁简化模型及其三维框架受力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2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07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