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岩地区复合地基CFG桩防冒水、窜孔的成桩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关键词:灰岩地区复合地基CFG桩防冒水、窜孔的成桩质量控制措施
更多相关文章: 灰岩地质 复合地基 CFG桩 冒水 窜孔 质量控制
【摘要】:介绍了在微风化灰岩地区选择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原因与分析,并从微风化灰岩地区的地质特点入手,着重阐述了以CFG桩作复合地基在灰岩地区施工时防冒水、窜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亦为同类工程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作者单位】: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关键词】: 灰岩地质 复合地基 CFG桩 冒水 窜孔 质量控制
【分类号】:TU753.3
【正文快照】: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近年来CFG桩作为复合地基处理措施在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其中CFG桩身的成桩质量以及自身承载力对复合地基最终的承载力至关重要。不同地质条件下施工CFG桩有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主要从微风化灰岩地区地质特点着手,分析在灰岩地区CFG成桩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非凡;;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法在石灰岩地区的应用优势[J];广东建材;2012年08期
2 王雪峰;;溶土洞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4期
3 曾俊铖;张继文;童小东;涂永明;;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赵明华;刘琴;邹新军;;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复合地基固结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9期
5 张羽,林才奎,洪宝宁;CFG桩复合地基垫层的作用机理和设计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4年03期
6 何结兵,洪宝宁;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数值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艳;庞东红;;灰岩地区复合地基CFG桩防冒水、窜孔的成桩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施工;2016年08期
2 李定;李磊;;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技术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6年03期
3 赵俊兰;武君磊;张建伟;;CFG 桩复合地基在北京运河湾高层建筑中的沉降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5年11期
4 邹新军;赵增明;徐洞斌;;Consolidation analysis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partially penetrated cement fly-ash gravel(CFG) piles under changing permeable boundary condition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5年10期
5 刘源;张可能;刘创;肖小玲;;回填红粘土地层微型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足尺试验[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张向东;张哲诚;张成;张玉;;高速铁路风积土地基沉降预测与变形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7 杨建中;;沪宁城际铁路沉降监控方法与施工安全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2015年03期
8 赵明华;戴杰;张玲;尹平保;;基于分形理论的粉煤灰渗透率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9 付强;刘汉龙;庄妍;丁选明;孔纲强;;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10 李懿;王连俊;栾光日;张光宗;;高速铁路站场咽喉区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研究[J];铁道学报;2014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宰金珉;蒋刚;王旭东;李雄威;何立明;;极限荷载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2 刘冬林;郑刚;刘金砺;李金秀;;基于减小筏板差异沉降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3 邢皓枫;杨晓军;龚晓南;;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固结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3期
4 游晋华;CFG桩复合地基简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7期
5 齐良锋,张保印,简浩;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内力的现场实测与分析[J];工业建筑;2004年01期
6 王炳龙,周顺华,杨龙才;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工后沉降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期
7 万灿,高世科;简述CFG桩复合地基的原理和在淤泥质地层中成功运用的实例[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胡春林,李坤,杨志勇,胡胜刚;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监测与综合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4期
9 李国维,杨涛,宋江波;公路软基沉降双曲线预测法的进一步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10 孙毅,金涛,陈v,
本文编号:1092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09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