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风电弃风电量进行电能替代冬季供热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利用风电弃风电量进行电能替代冬季供热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由于风电建设与当地配电送出通道不匹配的原因,"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弃风现象严重。针对张家口地区的风电弃风问题,提出了利用弃风电量进行电蓄能冬季供热的电能替代解决方案。介绍了方案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张家口地区实施该方案的机制条件,建立了测算方案用电负荷、消纳弃风能力和环境效益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方案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实例分析表明,利用风电弃风电量进行蓄能供热能有效缓解弃风,提高风能利用效率,实现电能替代,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 国网冀北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分类号】:TU832;TM614
【正文快照】: 0引言风能是一种贮量丰富且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合理有效的利用风能是调整能源结构、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1-3]。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巨大,为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近年来,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风电并网规模逐渐扩大。由于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泉;姜浩;陈天佑;王海霞;吕阳;李卫东;;基于电锅炉的热电厂消纳风电方案及其国民经济评价[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1期
2 吕泉;李玲;朱全胜;王海霞;刘娆;李卫东;;三种弃风消纳方案的节煤效果与国民经济性比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漪;薛永锋;张敏;王聪;;基于能量平衡法的供热机组电量分析数学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8期
2 吕泉;李玲;朱全胜;王海霞;刘娆;李卫东;;三种弃风消纳方案的节煤效果与国民经济性比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7期
3 吕泉;王海霞;陈天佑;李纯;朱全胜;李卫东;;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热电厂蓄热罐运行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4期
4 吕泉;李玲;王海霞;朱全胜;刘娆;李卫东;;配置储热的热电厂与风电场的调峰定价机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年09期
5 曾博;杨雍琦;段金辉;曾鸣;欧阳邵杰;李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7期
6 李佳佳;胡林献;;基于二级热网电锅炉调峰的消纳弃风方案研究[J];电网技术;2015年11期
7 李钦伟;郭伟;张端梅;杨春时;;基于蓄热电锅炉的风电消纳效益研究[J];吉林电力;2015年05期
8 徐飞;闵勇;陈磊;陈群;胡伟;张玮灵;王小海;侯佑华;;包含大容量储热的电 热联合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9期
9 唐海峰;华正生;王勇;韩熠;张大峰;刘金龙;;供热机组深度调峰能力提高方法研究进展概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14期
10 邓拓宇;田亮;刘吉臻;;利用热网储能提高供热机组调频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戢伟;基于电力供暖的促进风电消纳建模与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陈天佑;基于储热的热电厂消纳风电方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虹毓;马建伟;张竞博;吴锴;赵媛;苏岭;;基于采暖需求侧管理的电网节能调度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年01期
2 王芝茗;苏安龙;鲁顺;;基于电力平衡的辽宁电网接纳风电能力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3期
3 孙荣富;张涛;梁吉;;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评估及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4期
4 朱凌志;陈宁;韩华玲;;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22期
5 张谦;王海潜;谢珍建;;江苏电网消纳大规模风电的电源规划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22期
6 汪宁渤;王建东;何世恩;;酒泉风电跨区消纳模式及其外送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22期
7 静铁岩;吕泉;郭琳;李卫东;;水电—风电系统日间联合调峰运行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22期
8 沈伟;吴文传;张伯明;郑太一;孙宏斌;;消纳大规模风电的在线滚动调度策略与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22期
9 黄春雷;丁杰;田国良;唐海华;;大规模消纳风电的常规水电运行方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23期
10 龙虹毓;马建伟;吴锴;杨玉龙;张竞博;苏岭;仇斌5;;含热电联产和风电机组的电网节能调度[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最高用电负荷直逼历史纪录[J];上海电力;2008年03期
2 ;上海人均用电负荷达1.1kW[J];电力与能源;2012年05期
3 ;北京用电负荷大幅增加[J];农电管理;1996年02期
4 陈雁;李荣民;;2005年夏季上海市最高日用电负荷还原分析[J];华东电力;2005年11期
5 马玉;;用电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赵敏芬;卢兆民;臧传花;;夏季日平均用电负荷的统计预报[J];山东气象;2007年03期
7 任二罗;;浅谈住宅小区的用电负荷及配电[J];科技资讯;2009年28期
8 曾国新;;某高校学生公寓的用电负荷及经济运行[J];广东建材;2010年03期
9 贺芳芳;史军;;上海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对用电负荷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10 汤德明;;住户用电负荷计算浅析[J];住宅科技;199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琦;李清华;何瀚原;裴克莉;;太原市用电负荷特性及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林铍德;路名芬;雷桂莲;鲍新宇;;江西省全网夏季用电负荷研究与预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于巧梅;朱宵峰;蒋峰;;气温变化对用电负荷影响的分析[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江胜国;程林;汤继云;;应用逐步回归方法预测日最大用电负荷[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于巧梅;朱宵峰;蒋峰;;气温变化对用电负荷影响的分析[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气象分卷)[C];2005年
6 林铍德;雷桂莲;;气象因子对夏季用电负荷影响的研究[A];江西省气象部门第二届高级工程师技术述职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7 叶晓东;;宁波市单位建设用地用电负荷指标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工程防灾规划)[C];2013年
8 贺芳芳;徐家良;周伟东;穆海振;雷小途;;上海地区高温日气象条件对用电影响的评估[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盛琼;朱晓东;骆丽楠;顾泽;;湖州市用电需求特性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朱剑;市本级用电负荷再创新高[N];嘉兴日报;2006年
2 钟利霞;南康用电负荷突破12万千瓦[N];中国电力报;2009年
3 王永珍 林丽萍;全省用电负荷突破历史最高纪录[N];福建日报;2014年
4 记者 朱泓宇;我市今夏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增长25%[N];宿迁日报;2014年
5 记者 李欣智;昭通地区最高用电负荷恢复至震前水平[N];中国电力报;2014年
6 记者 陆彦平 通讯员 杨飞;我市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N];淮安日报;2014年
7 通讯员 林海宇;华东用电负荷突破一亿千瓦[N];中国电力报;2006年
8 吴东升 王永珍;我省用电负荷连创新高[N];福建日报;2006年
9 赵维光;申城用电负荷昨创新高[N];文汇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肖明;用电负荷大幅增加 是否回暖犹需观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欣尧;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需求侧协作测量与能效优化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承就;福州市住宅小区用电负荷计算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林锦波;聚类融合与深度学习在用电负荷模式识别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58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15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