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空间的概念界定和分类
本文关键词:开放空间的概念界定和分类
【摘要】:在过去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土地利用重心放在建设用地,以绿地为核心的生态用地概念因过于突出绿色保护而忽视了非建设用地的功能和品质建设。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提出通过建构开放空间体系,突出利用功能,赋予其更积极的社会、经济、景观和文化含义,实现从"空间管控"到"空间利用"的转变,盘活占据城乡绝大部分的非建设用地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国内外有关开放空间的国家法规条例、文献著作及规划成果为分析对象,从行政管理、学术研究、规划实施三个层面比较开放空间界定视角的异同,解析典型国家——美英日澳及我国开放空间分类体系。结合开放空间规划发展历程以及当代规划新范式,提出适用于我国实际的开放空间界定目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低碳生态城乡规划建设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协同理论的城乡边缘区开放空间规划与实施研究(51478124) 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以公共开放空间引领的新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践(15ZS0069)
【分类号】:TU984.113
【正文快照】: 1绿地面临的困境与引入开放空间的必要性 1. 1 绿地在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面对伴随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而导致土地无序开发、功能单一、环境恶化、文脉缺失等问题,国内学者和规划师积极寻求物质、人本、生态和谐统一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绿地作为自然生态和社会游憩的重要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莹,戴世智,张宏伟;大庆市东城区开放空间体系建构[J];低温建筑技术;2001年02期
2 覃莺,覃宣;城市沿江地带开放空间概念性设计——武汉长江一桥武昌桥头江边和花鸟公园空间改造[J];新建筑;2002年04期
3 黄蕴菁;;上海社会开放空间实施的回顾与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02年04期
4 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建筑学报;2005年06期
5 张宝成;住区开放空间的环境行为研究[J];山西建筑;2005年20期
6 林墨飞;复合型开放空间——“公园广场”的构建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7期
7 多莉斯·赫斯;王琳;;过渡性开放空间:城市开放空间开发中兴起的临时使用现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3期
8 刘怡;;建筑开放空间探讨[J];中外建筑;2007年07期
9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10 田波;刘春香;;基于东北气候特点下的开放空间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承照;方家;;美国城市自然保护与开放空间的历史演变[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蒋羿;;浅谈城市发展中的边缘化开放空间[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3 季如漪;曾新春;;开放空间的安全性[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蔡泓;;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借鉴思考——以美国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策略为例[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5 宋立新;;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保护策略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英;王云才;;发达国家户外开放空间包容性设计经验与启示[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徐留生;;校园开放空间景观偏好研究——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8 梁慧颖;;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的优先保护——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贾超;刘宏;曹宇钧;;森环水绕连园趣,雪乡冰景入城来[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详细规划)[C];2012年
10 李韶霞;彭蓉;刘广林;;洛阳市周王城广场改建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本文编号:1160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16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