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配钢筋“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形成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实配钢筋“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形成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强柱弱梁 实配钢筋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施工图
【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与其破坏机制密切相关,最理想的机制是梁铰机制,即"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研究表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COF)对"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当COF大于2时,结构基本上只发生梁铰失效模式的破坏。采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提供的梁、柱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6组不同设防烈度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配钢筋施工图,求出梁、柱节点的COF值。对不符合"强柱弱梁"要求的框架结构梁、柱实配配筋进行调整,COF最小值取1.1~1.2左右。可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一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基本上只发生梁铰失效模式的破坏。建议规范将二、三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的COF按照梁端实配钢筋计算,确保框架结构最终施工图能够真正实现"强柱弱梁"的概念设计。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TU375.4
【正文快照】: 0引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1](简称抗规)把“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的概念设计转变为采用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法的定性设计,人为增大柱截面的抗弯能力,减少柱端形成塑性铰的可能性。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受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要求、设计过程人为因素、软件基本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军;曹冬雪;李祚华;吕海霞;;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地震破坏模式形成探讨[J];建筑结构;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卫红;冯鹏;施凯捷;苏洋;;玻璃纤维加固梁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数值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石宏彬;框架结构填充墙影响及强梁弱柱成因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2 冼耀强;轮辐式索膜结构损伤情况下的动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许卫晓;阶梯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4 陆观宏;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节点及其组成的框架结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佩圆;基于耗能特性的RC框架结构破坏模式合理性评价[D];重庆大学;2012年
2 王金亮;RC框架结构中楼板对框架梁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杨鹏;楼板对RC框架结构实现‘强柱弱梁’目标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左文武;楼板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5 杨小博;基于可靠度的震区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6 韩雷凯;地震作用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7 陈辰;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军文;齐永胜;鲁良辉;;对“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6期
2 张薇;刘晋松;;如何在实际设计中确保“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J];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3 冯健,施明征;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强柱弱梁设计[J];江苏建筑;1997年04期
4 马宏旺,陈晓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的概率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王喜华;;现浇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设计[J];广东建材;2006年07期
6 张忠;董昆;彭勃;;从实际震害重新认识“强柱弱梁”[J];建筑结构;2010年07期
7 王世普;庞新宾;;框架结构强柱弱梁难以实现的部分原因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27期
8 吴铮;郭春阳;王越;;浅谈建筑结构中的强柱弱梁设计[J];河南建材;2012年02期
9 潘宇;;楼板对梁的加强作用怎样影响“强柱弱梁”[J];建筑设计管理;2012年04期
10 蔡斌;刘昕晖;董心;;基于改进蒙特卡洛法的框架强柱弱梁可靠度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利民;;现浇板对实现“强柱弱梁”影响的设计建议[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2 夏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概率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滕军;曹冬雪;李祚华;吕海霞;;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地震破坏模式形成探讨[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毋剑平;杨小卫;齐娟;保海娥;;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探讨[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楠;防震抗震当以智利为镜[N];大连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心霞;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现“强柱弱梁”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夏倩;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设计的概率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申国元;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4 骆文进;强柱弱梁系数对空间框架耗能机制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9年
5 陶萱榕;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洁;地震作用下楼板开角缝实现“强柱弱梁”效果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阳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机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屈华静;现浇楼板开角缝节点承载特性的强柱弱梁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
9 彭文超;柱端碳纤维加固承载特性及强柱弱梁效果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
10 张U,
本文编号:1171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17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