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大间距桩筏基础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06:32

  本文关键词:大间距桩筏基础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桩筏基础 软土 震陷 减沉桩 地震响应 离心试验 荷载分担比


【摘要】:针对饱和软土地基中大间距摩擦型桩筏基础抗震问题,采用离心振动台开展了桩筏基础地震响应的试验研究。为模拟实际软土场地浅部超固结黏土和深部正常固结黏土的地层特征,试验在高岭土土样表面预铺砂层,然后在50g离心加速度下进行固结。上部结构简化为质点和杆构件,基础形式包括桩头刚接和桩头自由2种类型的大间距桩筏基础模型。试验分析了模型的加速度和位移、土层内部孔隙水压力以及桩身应变等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软土场地自振频率范围内,结构 基础 地基三者相互作用十分明显,基础与结构加速度放大系数高于其它频率范围;桩头刚接与桩头自由的基础在地震时均产生了较周围地表土体更大的竖向沉降,但震后较长时间内基础与地表沉降速率基本一致;地震结束时,桩头刚接的上部结构侧向位移与基础倾斜值均较桩头自由时减少一半以上,但上部结构加速度放大作用更加明显;桩筏基础承载能力因土体软化行为有所降低,震后部分上部荷载由群桩转移到筏板,但桩筏荷载分担比例总体变化不大。试验揭示了软土震陷时桩基的变形控制机理,为软土地基减沉桩基础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桩筏基础是介于天然地基浅基础和传统桩基础之*通讯作者(E-mail:yangjun851113@163.com)间的一种基础形式,该基础设计时考虑桩与筏板(承台)的共同作用,在减少基础用桩量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变形控制能力,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当筏板(或承台)下浅部土层具有足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平;李海峰;;某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抽桩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戴葵;;桩筏基础设计的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3 黄s,

本文编号:1174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174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b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