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模型试验

发布时间:2017-11-17 19:02

  本文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模型试验


  更多相关文章: 刚性桩 复合地基 荷载传递 荷载分担


【摘要】:针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所受上覆荷载下难以定量计算桩土间荷载分配的问题,设计了缩尺模型箱试验,通过人工模拟桩端下卧层为砂土、桩身段加固区地基为黏性土的工况,进行桩、土承载特性和桩身荷载传递规律的研究。假设基底桩土相对位移下路堤内土柱间滑移面剪应力垂直分布,考虑桩顶上刺入路堤、桩端下刺入下卧层以及桩侧负、正摩阻力非线性分布,理论推导了路堤-桩-地基土整体在应力与位移协调下的相互作用过程及荷载分配方法。结果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少地基沉降,桩身最大轴力位于距离桩顶1~2倍桩径深度处,最大负、正侧摩阻力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且最大正摩阻力位置向桩身下部转移;基于侧摩阻力与附加应力成比例关系条件,桩端下卧层砂土为Winkler地基并赋以刚度系数的定义,推导出的桩土应力比与荷载分担与实测值接近,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论可作为现场实际工程应用借鉴。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279)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885)
【分类号】:TU473.1
【正文快照】: 近年来,刚性桩处理软土地基已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并应用于实践,由于桩基础的经济性以及实用性,各种桩基形式层出不穷[1],如薄壁管桩、PHC桩、CFG桩以及钢管桩和新兴的水泥土组合桩等。目前刚性桩复合地基一般的设计构造是由桩体、桩帽、加筋碎石垫层、路堤填土和路面结构层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勇;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应用实例[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9期

2 张志允;倪光乐;;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年07期

3 张永翔;;探讨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J];广东科技;2007年06期

4 梁亚明;刘英华;;刚性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3期

5 周曙春;庞海霞;;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滨海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6 何春保;朱李春;李晓艺;岑锦坤;邝俊斌;黄菊清;;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章孝清;;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8 王逢朝;刘纪峰;翟向东;颜玲月;;山区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实例[J];建筑科学;2010年11期

9 梁耀哲;;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主动土压力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S1期

10 陈述今;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红;;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及其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杨德健;王铁成;;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3 刘尊平;朱金泰;;碎石类土层中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强华;张雁;洪毓康;;软土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王亦德;宋云梅;;低强度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120m烟囱中的应用[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宋二祥;池跃君;沈伟;;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怡文;杨敏;;竖向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杰;何杰;闵长青;;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的最佳楔角范围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10 孙林娜;龚晓南;齐静静;;刚性承台下刚性桩复合地基附加应力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耀琨;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体系的受力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希平;刚性桩复合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解析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3 葛忻声;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明远;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计算与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添珠;褥垫层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特性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明;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及沉降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08年

3 苏彩丽;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张杨;刚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沉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保坚;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与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冯亮亮;刚性桩复合地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何腊平;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刘德辉;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拟动力试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英峻豪;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上部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杨尚;刚性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97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197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