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营造意为贵,匠艺能者师——泛江南地域乡土建筑营造技艺整体性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06 00:10

  本文关键词:营造意为贵,匠艺能者师——泛江南地域乡土建筑营造技艺整体性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泛江南地域 乡土建筑 营造技艺 营造典籍 营造体系


【摘要】:提出从传统营造的视角,把泛江南地域的乡土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关注其系统性和关联性,关注其历史的演化规律,关注其与北方官式建筑的流变关系,以期从更宏观的层面探求该区域营造技艺的体系与特征的构想与方法。重点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和核心内容,并对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和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277,51378357)
【分类号】:TU241.5
【正文快照】: 本文所指的"泛江南”地域,大体与唐代以前对江南的一般地理认识一致,指“长江以南’’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文化地区.包括今天的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苏的丹阳以东南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也包括其文化辐射与影响的周边地区。"乡土建筑”,指相对“官式建筑"而略异的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磊;宋魁彦;;明清家具的浮雕技术[J];家具;2007年05期

2 李克忠;;中国明式家具木作技术溯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年01期

3 丛鑫;;清代建筑大木作榫卯节点的建构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13期

4 许蕾;;明式家具:不朽的艺术[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5 牛晓霆;王逢瑚;赵俊学;;明清家具风格的现代雕刻技术[J];林产工业;2009年03期

6 孙明磊;宋魁彦;;明清家具透雕技术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8年01期

7 齐英杰;杨春梅;赵越;杨成志;;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发展概况——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年09期

8 齐英杰;杨春梅;赵越;杨成志;;奴隶社会时期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年10期

9 齐英杰;杨春梅;赵越;杨成志;;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年11期

10 赵越;杨春梅;齐英杰;杨成志;;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迅翔;;《营造法式》大木作功限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建筑技术文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杨立峰;匠作·匠场·手风[D];同济大学;2006年

3 顾蓓蓓;清代苏州地区传统民居“门”与“窗”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程颖;权重衡平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翟睿;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鞠文俐;论朝鲜时代后期传统家具[D];清华大学;2009年

7 虞志淳;陕西关中农村新民居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8 梁盛平;赣南客家传统民具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徐健生;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鹏举;内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中日传统家具结构形式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经明汉;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文献中生僻字释义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拓;墨斗的传统造物艺术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4 邓白云;中国民用杠杆工具中的传统造物智慧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5 乔宽宽;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现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6 刘畅;考古学与建筑遗产测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陈庆懋;“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超;建筑设计工具的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马佳;原始建筑可能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薛少燕;黄河流域中游原始建筑可能性探索[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平,张殿松;谈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J];山西建筑;2003年06期

2 郑培智;;乡土建筑的技术范式及其转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3 周问世;;乡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J];消费导刊;2008年10期

4 张政伟;;论乡土建筑遗产的认定[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5 闫杰;王军;;陕南乡土建筑的类型研究[J];华中建筑;2012年06期

6 孙升;;乡土建筑遗产面临风险与保护困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陈志华;;乡土建筑保护论纲[J];文物建筑;2007年00期

8 赵志楠;;农村乡土建筑保护存在的困难和对策[J];杭州文博;2011年01期

9 朱晓明,周們,陆倩茜,沈豪,邵奕敏;乡土建筑居住合院空间的时代演变[J];南方建筑;2000年04期

10 陈志华,赵巍;由《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引起的话[J];时代建筑;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方中;;土建筑的现代化和现代建筑的乡土魂——现代乡土建筑的创构体验[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的特征与价值[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3 赵复雄;;乡土建筑中的汉字文化[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杨晓林;吕红医;;浅谈乡土建筑更新和保护中的两种模式[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洋;朱林;;浅谈血缘社会对乡土建筑的作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6 李军环;;乡土建筑研究与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几点思考[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7 楼庆西;;关于乡土建筑年代鉴定的思考[A];建筑史论文集(第13辑)[C];2000年

8 张浩;吴晓;;中国古代乡土建筑的生态意识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吕红医;郑青;黄黎明;;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问题[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杜凡丁;;乡土建筑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以福建土楼文物保护规划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琦;救救乡土建筑 救救乡土中国[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李艳;无锡论坛聚焦乡土建筑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7年

3 浙江省文物局 杨新平;《乡土建筑遗产宪章》与我国乡土建筑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7年

4 李韵;无锡论坛倡议保护乡土建筑[N];光明日报;2007年

5 吴学安;别让乡土建筑哭泣[N];农民日报;2007年

6 陶世安;乡土建筑是个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7 赵珊;中国乡土建筑亟待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单红;乡土建筑:一个说不完的话题[N];无锡日报;2007年

9 彭常新;留住典型乡土建筑的风采[N];中国文物报;2010年

10 刘修兵;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举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政伟;乡土建筑遗产自治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力智;儒学影响下的浙江西部乡土建筑[D];清华大学;2014年

3 王南希;京西门头沟山区村落乡土建筑与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可安;红万村乡土建筑的地形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崔杨波;建构视野下的新乡土建筑营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施艳艳;基于功能更新的乡土建筑遗产多维保护与利用方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李志斌;建构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新乡土建筑创作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高进;传播学视野下的乡土建筑营造[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尹亮;河南乡土建筑类型及区划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桂涛;乡土建筑价值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孙伟;新乡土建筑的文化学阐释[D];郑州大学;2006年

9 杨洁;湖北乡土建筑的类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厍金杰;鄂东南地区乡土建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56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256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5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