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建筑构件中的鸱吻意象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古代建筑构件中的鸱吻意象
【摘要】:"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它的存在是基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礼制文化、意象观以及民俗民风的相互诠释并经过图纹相互转换的精神事物,它不仅确立了"意象"本位的尊贵地位,而且确立了"立象以尽意"的中国美学的意象原则。鸱吻意象从两汉温情脉脉的凤鸟纹饰,演绎为明清时期以庄重为目的的鱼、龙相结合的意象装饰形式,展现了一个"现实世界"与"理想人生"相融合的审美意象空间,并使鸱吻这种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所尊奉的图像成为中华民族物质文化载体和精神价值观的体现。古代建筑中的鸱吻意象可以归纳为由简洁向复杂、由实用到审美、由神性向人性的回归,把个体文学的叙事表象与人民对生命真理的追寻作为返璞归真的头等要务,高度体现了原始思维的"神化"与"巫化"的基本美学特征,逐步形成独具中国古典美学韵味并彰显封建礼制社会思想的"意象创构文化"。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TU-0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西方古典建筑实体中,对于屋顶的装饰被作为一种“无可奈何”的主体表现情境,历来许多的建筑设计师对于建筑屋顶的布置多是遮遮掩掩的不可张扬的精神态度和处理方式,而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装饰则运用一种“特别标榜、骄傲的、直率的,将它全部托起,使之成为建筑中最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玉娇;试探诗歌中的修辞意象美[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王芳,熊和平;景观·体验·设计[J];四川建筑;2004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世征;书法“意象”观的推崇[N];中国艺术报;2001年
2 钟旅安;沙爽散文意象之美[N];文艺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亚玲;翟象俊译《白象似的群山》的意象翻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孙诗尧;“石头”意象的原型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
3 吴童;方文山歌词意象的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雯;意象、文化与翻译—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比研究唐诗英译[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曾玲玲;论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中意象的处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谢敏;《红楼梦》诗词意象及其翻译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7 李洪乾;接受理论指导下的古典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再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阳小玲;汉语古诗词英译“意象美”的“有条件”再现[D];中南大学;2012年
9 姜艳;唐宋诗词的色彩意象及其英译[D];中南大学;2007年
10 苏小华;帕尔莫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李煜诗词译本的意象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5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30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