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考虑增设变刚度抗风支座的隔震结构减震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1 18:20

  本文关键词:考虑增设变刚度抗风支座的隔震结构减震分析 出处:《振动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隔震结构 抗风支座 变刚度 地震响应 试验研究


【摘要】:基本风压较大地区的隔震结构,隔震层抗风是设计难题。提出隔震层设置变刚度钢板抗风支座来减少铅芯支座数量并提高减震效果的方案。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设定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小于0.53,0.40和0.27的目标,以此建立三种对比的结构模型并进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橡胶支座和变刚度抗风支座两者相结合的隔震层布置形式合理,达到降低结构地震响应、提高隔震效果和满足抗风设计的目标,但两者数量需要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出为保证结构正常使用,铅芯支座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宜接近风荷载作用下隔震层水平剪力标准值。对抗风支座进行数值模拟和静载荷抗剪试验,结合结构模型时程分析,阐明了抗风支座变刚度的工作机理,表明了抗风支座在正常使用和小震作用条件下提供水平承载力,中震作用条件下屈服破坏退出工作,结构减震效果不变。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8160)
【分类号】:TU352.12
【正文快照】: 引言中国沿海地区的工程应用表明,当基本风压较大,隔震结构抗风是设计难题。隔震层普遍采用隔震橡胶支座(简称隔震支座),其抗风设计通常是增加铅芯支座(LRB)的数量,同时减少普通橡胶支座(LNR)数量[1-4]。这样带来的问题是,隔震层水平刚度增大、位移减少,降低了隔震效果,因此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润林;陈芳;宋波;闫维明;周锡元;;结构新型半主动连续变刚度控制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2 杨润林;周锡元;闫维明;宋波;;结构半主动变刚度控制的研究[J];建筑科学;2007年03期

3 杨润林;闫维明;周锡元;;结构连续变刚度控制有效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8年03期

4 蒋建平;沈珏;;岩土工程中的变刚度协调变形和内力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2年33期

5 周坚;;变刚度芯墙结构的约束扭转[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张明 ,肖允徽;含若干微元的钢筋混凝土变刚度杆单元分析[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7 楼梦麟,吴京宁;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中的若干问题[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黄庆丰,王全凤,胡云昌;主动变刚度结构的动力卸载效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5期

9 黄庆丰;王全凤;;弹塑性结构动力系统的时变刚度激励效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10 谭平;周福霖;;结构主动变刚度·阻尼控制系统及其优化设计[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福平;杨润林;牟在根;李洪泉;;结构半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位置优化研究[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阎维明;谭平;周福霖;;多结构联系体系的主动变刚度控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3 王建;李烨;李青;钱鹏;;加固、改造设计的变刚度分析方法[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谭平;阎维明;周福霖;;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瞬时最优控制算法[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5 林甄莹;;桩基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在工程中的实际运用[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党发宁;侯玲;刘奉银;王晓章;;岩土工程中有限元病态问题的变刚度解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胡启平;史三元;;变刚度框—剪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8 周福霖;阎维明;谭平;;主动变刚度/阻尼系统的变结构控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9 王伟;;主动连续变刚度结构体系(ACVS)控制算法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王焕定;赵桂峰;王伟;马玉宏;张永山;孙锋;;结构变刚度隔震、耗能控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杰;高层建筑变刚度隔震技术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袁洁;变刚度调平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2 司林军;变刚度框架—剪力墙结构静动力分析的初参数法[D];广西大学;2006年

3 宋小娟;基于ABAQUS的变刚度布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林有超;高层变刚度剪力墙结构的动静力分析[D];广西大学;2007年

5 夏云龙;考虑小应变刚度的杭州黏土力学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亓福磊;板式条形桩基变刚度优化调平方法及数值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7 周峥嵘;桩—筏组合基础减小差异沉降的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16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316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3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