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棕地公园生态安全格局建构与评价分析
本文关键词:矿业棕地公园生态安全格局建构与评价分析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矿业棕地 矿业棕地公园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评价分析
【摘要】:针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矿业棕地,提出生态化建构的矿业棕地公园为修复对策,以保证棕地景观生态安全.矿业棕地公园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依MCR模型建构,将矿业棕地公园内的人工自然生态斑块在景观尺度内作为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源"整体考虑,即人工自然的源.人工自然斑块源之间进行联结,依据岛屿理论模型,各"源"间的阻力等值线相切形成鞍状.在生态能流扩散过程中,这个鞍状区就成为不同"源"间的"战略点".组分经确定即设计为矿业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通过选取的景观指数评价分析,与传统规划设计模式对比,矿业棕地公园的生态安全格局与国家倡导的矿山公园相比较,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下降、景观分离度显著变小.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优势程度加大、景观的蔓延度增高.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ing Brownfield, propose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Mining Park brownfield restoration measures, to ensur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brownfield. Mining brownfield park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according to the MCR model, the artificial ecological park in the mining of brown patch as in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scale in the "source" of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namely artificial natural sourc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rtificial natural patch source, according to the island theory model, contour tangent resistance the "sour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saddle. In the ecological energy flow in the diffusion process, the saddle area has become different "source" between the "strategic point". Components of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the design for the mining city. Through analysis of landscape index selec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patterns of mining brownfield Park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and national advocacy compared to mine park The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decreased, the landscape superiority increased and the landscape spread increase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金】: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开放基金(QAK201713)
【分类号】:TU986.5;X826
【正文快照】: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90)矿业棕地是指“采矿、选矿和炼矿过程中被破坏或污染的非经治理而无法利用的土地”[1].是因人类干扰造成的地球表面的“伤疤”.矿业棕地的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被无情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干扰一般指人类行为(如采矿)显著改变系统自然格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淑波;肖笃宁;安树青;;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兰州市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2 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李春波;;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J];生态学报;2009年03期
3 陈文田;;快速城市化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J];海峡科学;2009年03期
4 史振华;程婕;王百田;;天津市城镇扩展生态安全格局初探[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5 罗晓;李双江;;石家庄市生态安全格局的识别与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6 李锐;何彤慧;;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7 黎燕琼;张海鸥;龚固堂;陈俊华;慕长龙;童卫平;牛牧;;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李宗尧;杨桂山;董雅文;;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1期
9 张玉虎;于长青;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张自力;;风景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研究——以北京妙峰山风景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8年03期
10 陈文田;;海湾城市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J];厦门科技;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洋;蒙吉军;;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方淑波;肖笃宁;安树青;;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兰州市为例[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左园园;王蒙;毛竹;;浅析中小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宏伟;吴未;王先鹏;曹建丰;;宁波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发展模式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1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C];2014年
5 陈利顶;高启晨;田惠颖;张海萍;王计平;;长输管道工程沿线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高晓巍;;山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蒙吉军;朱利凯;;鄂尔多斯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曾辉;汪自书;陈雪;;大珠三角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唐海萍;高清竹;;基于土地覆被变化的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以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宁;黄友谊;陈伟伟;;构建城市水系生态安全格局初探——以厦门市后溪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工程防灾规划)[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袁弘;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从哪儿入手?[N];中国环境报;2012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昌苗苗;以环保资源整合理念引导发展[N];中国环境报;2012年
3 铁铮 ;在绿色怀抱中健康生活[N];中国花卉报;2004年
4 马浩剑;2万亩新增绿地如何布局?[N];常州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分析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姗姗;江西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雷娜;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下西南山地村镇防灾减灾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成城;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榆林空港区空间布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余宝谦;安徽省旌德县生态安全格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洁;城乡一体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与技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肖洛斌;南京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7 任慧君;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与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庞新坤;北京市典型功能区的景观热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张藜;基于景观生态理论的三江源湿地生态健康评价[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10 杜菲菲;水利水电工程景观影响评价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9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36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