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方形截面偏压短柱受力性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钢管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方形截面偏压短柱受力性能分析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钢筋混凝土方柱 钢管混凝土 加固 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偏压性能
【摘要】:对8根钢管混凝土加固柱试件和1根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方形截面短柱试件进行偏心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钢管混凝土加固法能显著提高原柱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随着钢管壁厚的增大,加固柱试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显著提高;随着后浇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加固柱试件的承载力有所提高,但延性降低。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加固柱试验进行全过程受力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后发现,二者吻合良好,有限元分析的承载力最大相差为6%。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弯曲内侧受压的后浇混凝土会受到明显的约束作用,最大约束应力可达10MPa,而弯曲外侧的后浇混凝土受拉,不受约束作用;钢筋混凝土原柱各处混凝土受到的约束力大致相同,在2.0~2.5 MPa之间;由于外套圆钢管对受压侧原柱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提供有效约束作用,其最大应力可明显高于其单轴抗压强度。
[Abstract]:The eccentricity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8 specimen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reinforced columns and 1 specimen of short square column with unreinforced reinforced concrete section.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the original column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FST) reinforce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all thickness of steel pipe,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s strengthened with the steel column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rength of post-cast-in-situ concret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reinforced columns is increased, but the ductility is reduced.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trengthened column test.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test results shows that the two method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The maximum difference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6. The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how that the post-cast concrete subjected to bending inner compression will be restrained obviously, and the maximum restraint stress can reach 10 MPA.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st-cast concrete outside the bend is not constrained by tension. The binding for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is about the same, ranging from 2. 0 to 2. 5 MPa. The maximum stress of jacket steel tube can b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because it provides effective restraint to the compressive side of the original column concrete and the post-cast concret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29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5210020201)
【分类号】:TU375
【正文快照】: 0引胃 目前,针对钢筋混凝土(RC)的加固修复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加固法1,FRI加固法和包钢加固法等。国内外研究者已对其进行了研究,如Miller5和Sezen等采用了圆钢管混凝土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和FRP加固法三种加固方法对RC圆形截面柱进行加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圆钢管混凝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卫波,侯朝胜;钢管混凝土的应用[J];福建建筑;2002年03期
2 喻临新,薄凤丽;钢管混凝土脱空问题的技术对策[J];公路;2004年01期
3 倪训松,倪伟;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的研究[J];钢结构;2005年04期
4 王晓锋;郭长青;张喜娥;;钢管混凝土应用与分析[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3期
5 许奇;;钢管混凝土综述[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6 李俊华;王正中;王立青;;钢管混凝土的特性与发展[J];路基工程;2007年05期
7 陈联盟;;钢管混凝土中钢管和混凝土共同工作问题讨论[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11期
8 王焕林;;钢管混凝土的受力特性及其应用中的优缺点[J];江西化工;2008年04期
9 黄用军;尧国皇;宋宝东;彭肇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深圳卓越·皇岗世纪中心项目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07期
10 徐艳梅;;钢管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要彬;刘学辉;;钢管混凝土施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2 王来永;陈宝春;孙潮;;钢管混凝土设计方法比较[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3 尧国皇;黄用军;;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深圳卓越·皇岗世纪中心项目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理论与设计关键问题的系列研究[A];200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查晓雄;叶福相;陈艳;钟善桐;;超声波法在钢管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梅洋;吴斌;赵俊贤;郝贵强;杜永山;;组合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斌;梅洋;张家广;赵俊贤;郝贵强;杜永山;;组合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及其工程应用[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王宇;何广汉;杨永清;蒲黔辉;王炳灵;;钢管混凝土肋拱的横向稳定性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9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10 钟善桐;;钢管混凝土在我国高层建筑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吴兆良,浙江宏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高,浙江广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楼大明;钢管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N];建筑时报;2012年
2 ;C100级混凝土技术成功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3年
3 王玉银;优势互补 完善组合[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晖;考虑徐变的预应力约束混凝土承载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许开成;基于界面损伤的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3 熊锐;钢管混凝土界面状态试验研究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徐腾飞;钢管混凝土非线性稳定承载能力与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玉芬;复式钢管混凝土轴压性能及节点抗震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许成祥;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刘威;钢管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工作机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8 何珊瑚;三肢钢管混凝土弦杆—钢管腹杆桁架抗弯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丁发兴;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康希良;钢管混凝土组合力学性能及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宏伟;钢管混凝土边框连接装置及力学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武立伟;钢管混凝土边框与剪力墙结合面抗剪承载力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王剑阁;海洋平台摇摆柱体系摇摆柱构造研究及抗剪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超;模拟酸雨腐蚀后圆钢管混凝土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5 赵剑;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滞回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6 徐信灿;CFRP加固钢管混凝土偏拉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7 刘丽英;新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8 郑稣庭;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连接节点滞回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9 张伟杰;考虑初应力影响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10 张丹虹;五边形钢管混凝土翼缘组合梁整体稳定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1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37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