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重构与节点分离的大型地下洞室软弱结构面模拟方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单元重构与节点分离的大型地下洞室软弱结构面模拟方法 出处:《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单元重构 节点分离 结构面 非连续 建模方法
【摘要】:针对在大型地下洞室中软弱结构面难以合理模拟的问题,通过引进"单元重构-节点分离"思想,提出了新的非连续软弱结构面模拟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实际地下厂房模型中并模拟出非连续结构面,并将该重构模型导入计算程序,与常规连续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重构模型能够用于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在非连续结构面附近呈现非连续性,且计算结果所反映的规律与所认识规律基本一致,能够反映真实的结构面赋存状态.因此,该软弱结构面建模方法实现了结构面的非连续化,为大型地下洞室的复杂地质非连续结构面模拟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Abstract]:Aiming at the weakness in the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 structure surface is difficult to reasonable simulation problem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element reconstruction - node separation" thought, method for weak structural plane simulation is proposed. It is applied to the underground powerhouse in the model and simulate the discontinuous structural surface, and the reconstructed model into the calculation program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ntinuous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model can be used for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n the vicinity of non continuous structure showing non continuity, and the results reflect the law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can reflect the true structural plane occurrence. Therefore, the weak structural plane method to real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non continuous,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 discontinuous surface simulation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057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0715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9191)~~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软弱结构面是力学强度明显低于围岩且一般充填有一定厚度软弱物质的地质界面.在地下洞室开挖与施工中,软弱结构面是控制围岩稳定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制约着工程岩体变形、破坏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岩体的失稳也往往发生在这类岩体强度最薄弱的部位[1].同时大型地下洞室往往交错纵横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留明,黄润秋;一种估计结构面迹长的新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2 张金平;王松;;改进的岩体优势结构面搜索方法及其应用[J];路基工程;2010年03期
3 蒋建平,罗国煜;土坡中的优势结构面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4 谭冬生;李学潮;张忠平;;优势结构面理论在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6年02期
5 徐佳;张勤;吴继敏;;功效系数法在确定岩体优势结构面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6 周莲君;彭振斌;何忠明;彭文祥;;结构面剪切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04期
7 李永红;彭振斌;杨明;李俊;;三维锯齿型结构面直剪特性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11期
8 王川婴;钟声;孙卫春;;基于数字钻孔图像的结构面连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9 沈明荣;张清照;;规则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司富安;贾国臣;高玉生;高义军;鞠占斌;;不均匀及不连续结构面抗剪强度模拟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时贵;程俊杰;王思敬;;岩体的基本构成——结构面和结构体[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结构面质量分级体系及力学参数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庆寿;何思为;;含两组结构面模型的超动态应变测试[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5 孙强;李曼;杨继红;;西南某地结构面的右行形成机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佳川;;节理岩体按结构面性质分区的聚类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7 沈明荣;;不规则齿形结构面的力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沈俊;夏正中;;预锚结构面抗剪性能研究[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张龙波;沈明荣;;结构面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的强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沅江;吴超;傅衣铭;;软岩结构面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家成;非连续结构面破坏过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吉锋;顺层边坡硬性结构面强度参数及工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赵宇飞;加锚结构面剪切特性及锚固岩体综合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孙书勤;峨眉山玄武岩结构面类型及其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王小江;岩石结构面力学及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宋琨;花岗片麻岩体渗透特性及水封条件下洞库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何刘;交通工程边坡在振动力作用下行为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黄磊;测线取样法引起的岩体结构面几何偏差纠正[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巫裕斌;薄层破碎硬质岩隧道(群)施工方法及支护方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檀;不同条件口孜东矿采区行人上山顶板离层的数值模拟[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3 陈镜丞;硬性结构面对深埋硬岩隧道开挖稳定性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俊杰;贵州省印江县革底滑坡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海明;旭龙水电站左坝肩抗力体劈理型边界提取及稳定性初步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唐川;攀枝花朱矿南帮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骏;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岩体工程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磊;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屈鹏程;层状碎裂结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防灾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鸣辉;地震作用对岩质高边坡动力影响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77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377229.html